本报讯(记者葛宗渔)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共同发起并组织专家编写的《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日前在京发布。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王撷秀说,目前,肺炎球菌疾病已成为全球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160万人死于各种肺炎球菌疾病,其中5岁以下儿童占100万。90%以上的死亡病例在发展中国家。在所有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中,肺炎球菌疾病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
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约1/4健康儿童携带肺炎球菌。肺炎球菌可以通过咳嗽或者打喷嚏进行传播并长时间潜伏在人体内,这大大增加了疾病传播和感染的机会。抗生素目前是肺炎球菌疾病主要的治疗手段。王撷秀指出,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前对肺炎球菌有效的抗生素现在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性。这可能会导致临床经验性抗生素常规剂量治疗的失败,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治愈后往往也会造成很多后遗症。肺炎球菌疾病可防可控,疫苗的出现使人类在与其斗争中取得了相对主动的地位。
自去年4月编撰工作启动始,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肺炎球菌疾病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制定了《指南》,并在《指南》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肺炎球菌疾病在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专家建议,进一步规范了肺炎球菌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指南》特别指出,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应采用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方式进行保护。此外,为婴幼儿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还具有群体免疫效应,能使未接种疫苗的其他人群包括老人、免疫缺陷等人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