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杂 志
光明网
光明日报 2010年04月12日 星期一

“霓红灯下新水兵”

——记海军驻沪某登陆舰支队勤务船大队

本报特约记者 钟魁润 本报通讯员 方立华 周鹏程 《 光明日报 》( 2010年04月12日   07 版)

    如今的上海外滩霓虹璀璨,绿树杂花与对岸陆家嘴的摩登高楼相映成辉,人称“霓虹灯下新水兵”的海军某登陆舰支队勤务船大队就驻守在这里。这些年,他们出色完成中外联合军演、特奥会、奥运会上海赛区安保等50多项重大任务,被评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上海市拥政爱民模范单位”,成为新上海闹市一道风景。

    擦亮中国海军形象窗口

    海军某登陆舰支队勤务船大队的扬子江码头是外舰来访的靠泊地,也是外国元首游览黄浦江夜色的登船地,这里因此成为展示中国海军形象的窗口。

    2008年9月,厄瓜多尔“瓜亚斯”号帆船训练舰来沪访问,主机突然发生故障,他们请求勤务船大队予以协助。大队四级军士长戴连喜奉命来到舰上,用流利的英语与舰员沟通。经查,戴连喜判定是自动保护开关发生短路,仅用不到20分钟就彻底排除了故障,舰长向戴连喜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

    2005年3月7日7时,泰国“纳腊萱”号护卫舰结束对上海的友好访问,准备离开码头。由于正值退潮,出动为其解缆的小艇驶到距离缆桩不到5米的时候搁浅。为保证外舰按时顺利离开,勤务船大队战士林志海自告奋勇,请示游到缆桩。得到允许后,林志海不顾天气寒冷,跳进冰冷浑浊的黄浦江,游到缆桩解下缆绳,保证外舰顺利离开。见到这一幕,来访的泰国海军学院副院长威通·库皮拉潘那少将敬礼感叹:“我看到两个长城,一个是伟大的万里长城,一个是保卫中国领海的海上长城。中国水兵的精神风貌让我终生难忘!”

    守护都市和谐安宁

    家住上海市浦东陆家嘴的87岁八路军老战士赵合璧,逢人便夸他那群“兵儿子”。由于他老伴过世早,子女又在外地工作,平时家中无人照顾。勤务船大队党委闻讯后,主动照顾赵合璧生活起居,把老人接到部队过节、过生日。

    如今,勤务船大队官兵采取“连户挂钩”的形式,与烈军属、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挂钩帮扶,积极开展“爱民百家行”、“军徽映夕阳”等活动,与上海虹口区、浦东新区等40多位地方群众结为“亲戚”。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这些新水兵的身影。某年盛夏,一场强台风突袭东南沿海,一艘装有3000吨集装箱的地方工程船遇险。勤务船大队官兵顶着风雨奉命前往救援。经过近1个小时奋战,千余吨货箱卸下,工程船获救。工程船20多名船员热泪盈眶,称颂“人民海军是老百姓的救护神”。

    争做时代文明使者

    勤务船大队以黄浦江两岸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一条江一堂课”教育实践活动。勤务船大队党委定期邀请高校专家学者为官兵授业解惑;组织官兵参观洋山深水港、世博园区和上海规划馆,在今昔对比中感受整个社会的巨大变化。

    勤务船大队官兵形成共识:黄浦江是大队的驻泊地,更是中外游客游览上海的一道风景线,决不能让美丽的黄浦江染上污垢。对此,勤务船大队成立军港管理委员会,对舰艇保障、保养、排污的情况进行巡查监督,使“爱舰、爱港、爱浦江”成为每名官兵的自觉行动。大队官兵还创新发明排污过滤网、打捞“白色垃圾”和漂浮物的“粘连杆”等小工具,形成“人人参与环保”的局面。勤务船大队近年还与上海理工大学等建立共建关系,合作开办电脑、外语、法律等培训班,建成码头学习室、数字化图书馆等,努力把部队办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目前有400多名官兵通过“军营大学”获得大学文凭或国家中高级技术等级证书。大队官兵普遍掌握外语、物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涌现出全军一批先进典型。

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闭幕
到博鳌来了解世界
向世界发出亚洲的声音
龙永图:给企业代表设置营业额门槛不是好办法
“霓红灯下新水兵”
山东无棣农民建起产业街
伊利发布母乳研究新成果
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9岁
博鳌“新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