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杂 志
光明网
光明日报 2010年04月12日 星期一

博客:由无序走向自律

本报记者 高 赛 耿建扩 《 光明日报 》( 2010年04月12日   05 版)
2010年1月29日,网友“东方可可”率先在其博客上发布《博客圈自律公约》。
2010年2月1日,本报四版独家报道了国内首个《博客圈自律公约》诞生的消息。
燕赵时评博客圈圈主萧含正在签署《博客圈自律公约》。(郝小学摄)
我国博客内容主要传播渠道统计表

    “我们需要干净的博客圈”

    ——知名博主谈网络自律

    目前,中国的博客队伍正以磅礴之势迅猛发展。一些知名博主日前指出,博客迅速成为网民展示艺术才华、记录身边事物、发表思想观点的平台,并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媒体。但同时,大量的博客文章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辨是非、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还有低俗甚至涉黄的现象出现,有些还产生了严重后果。

    发起人认真落实《公约》各项要求

    《博客圈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发起人“东方可可”本名李东顺,现年56岁,是《石家庄日报》原外联部主任,2006年开博,目前是河北省博客圈的圈主。他说:“《公约》主要倡议者是一批新闻媒体的老编辑、老记者。这些人的文化层次较高,职业涵盖面广,有着很高的政治觉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许多博友就是被这些老同志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从而聚集在他们周围。”

    李东顺说:“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网民数量也迅猛增长,博客作为表达个人观点、与博友互动的平台,深受广大网民喜爱,但博客圈良莠不齐,我们自己的博客圈中也曾发现过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为了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营造健康向上的博客圈氛围,我们发起了此次自律公约,强调博客圈的‘六不原则’:不搞迷信、不涉黄、不反党、不反政府、不搞个人人身攻击、不公开指责其他圈子。违反以上六条原则的博文,将被删除。”

    太行博风博客圈是《公约》主要发起和积极落实践行的圈子之一。《公约》签署后,太行博风博客圈圈主洛钊(本名赵富山)积极组织管理团队践行该《公约》的各项要求,共采取了六项举措:

    一是执行严格的加入圈子准入制度和博文审查制度。凡不符合《公约》宗旨的博友,特别是利用博客经商、贩黄、宣扬不健康文化和有害观点的申请者一律谢绝;发现不健康博文马上删除。

    二是组织圈子积极开展多种健康有益的博友活动,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努力。比如,利用周日组织博友参观退休教授李振江的“家庭民俗博物馆”。博友对李振江提出的在“三年大变样”城市改造中创建“田园文化园”的建议给予了积极宣传和舆论支持。

    三是安排民俗画家张树芳老先生走进大学校园,向在校大学生展出老石门国画长卷,传播石家庄的百年历史和地域文化。

    四是认真组织好由太行博风博客圈策划发起、三大博客圈主办的“情暖人间——我的2009”征文活动。短短两个月,博友们写出征文数百篇。

    五是加强圈子管理队伍的建设,调整增聘管理人员,增强圈子的凝聚力和活力。

    众博友为行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不久前,在石家庄举办的“河北博友践行博客圈自律公约座谈会”上,众多博友纷纷踊跃为博客行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博友“草莽”谈到,我国的博客现在已经有1.5亿个,博客队伍人才济济。《博客圈自律公约》的签署,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也是石家庄地域文化的一个反映,具有里程碑的作用。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希望有关部门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博客之家,方便博客交流。二是建议把优秀博客作品推向社会,出版发行。

    博友“经典绅士”认为,博客正在改变世界,博客圈已经成为一个全方位的新型媒体。博客圈正在改变人们的交友方式。对博客圈的管理,一是管博,即管博文。二是管客,就是管人。博客圈的发展重在互动,即圈内互动、圈外互动、线上线下互动、与媒体互动、与行业互动。

    河北省沧州市知名博主姜天群认为,网络是全球一体化、多元文化混合杂交、创新创造发展人类文明的载体,博客则是一个先进平等的新领域,写博客也要有底线,博客作者应在法律范围内行事,如果超出这个底线,不但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当事人也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著名诗人、书法家郭庆华对在河北诞生的国内首个《博客圈自律公约》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公约》的出现是博客风行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博友自觉意识的集中反映,在博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公约》不仅对网络时代博客圈的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建设性作用,而且对整个网络文化,特别是各种论坛的空间净化,更具有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从长远来看,《公约》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将具有相当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石家庄日报》总编辑赵俊芳表示:“《公约》签署仅仅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倡导广大博友身体力行和实践。为此建议各位圈主和管理员一定要认真抓好《公约》的落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好话语权,坚持正确政治和价值导向。写博客也像做人一样,有个价值底线,那就是不能违背宪法,不能丧失做人的起码标准,要本着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不断使博客圈发展壮大。”

    在互联网上,众多博友纷纷留言表示,“老百姓从内心希望有一个纯净安全的网络环境,所以这次签约才会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我们的努力降低了不良信息传播的危害,配合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工作。同时,博客给老百姓带来了便利,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场所’。《公约》的出现,有利于博友间真诚友爱,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规范管理让互联网更和谐

    本报记者 田雅婷

    当前,我国网民数量超过3.8亿人;未来几年,网民数量还将大幅增——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人们不但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还可以发表意见、建议,提供信息线索,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推动网络舆论环境的形成,使虚拟的网络变成现实监督的平台。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助理石现升日前对记者说,近年来,博客的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博客规模的不断壮大,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博客不断涌现,博客已经逐渐成为自我展示、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由于博客兼具开放性、互动性、匿名性等特点,其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信息内容失真乃至大量发布虚假信息、恶意攻击他人、泄漏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传播违法和有害信息等,不仅影响了博客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网民尤其是未成年人造成许多负面影响。我们正处在互联网发展和规范的关键时期,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推动我国互联网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石现升介绍说,早在2007年8月2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就发布了《博客服务自律公约》,倡导文明守法、诚信自律、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原则,同时倡导博客服务提供者为博客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引导博客用户创作和传播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特别鼓励博客服务提供者对博客用户实行实名注册,为实名博客提供优质个性化服务,推荐实名博客优秀作品,打造实名博客精品。在鼓励博客服务提供商对博客用户实行实名注册的同时,还要求博客服务提供商制定有效的实名博客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博客用户资料。这些都是为了规范博客用户和博客服务提供商双方的责权。一方面要求博客服务商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规范博客业务的发展和管理;另一方面,提醒博客作者也应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并对自己在博客上的言行负责。此外,博客作者还应肩负起责任,对跟贴内容加强管理。

    “网络环境的法律规制涉及的领域很宽,因此对信息网络服务业的一些服务领域要及时实施法律规制,进而实施到位监管。”石现升认为,网络虚拟空间如同现实社会一样,同样需要遵循传统的规则,现实的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同样也应在网络得以延伸和遵守,网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能忘记相应的法律和社会责任。

    石现升说,尽管互联网包括博客存在许多问题,但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形式,通过有效管理,它将真正成为广大网民的精神家园,同时还能发挥更多作用,为和谐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让博客成为自己的品牌

    ——大学生网民谈网络自律

    本报记者 李玉兰

    河北省博客圈自发签署国内首个《博客圈自律公约》,提倡博友加强自律、净化圈子环境。此事一经报道,即在大学生中间引起热烈的讨论。自律会带来规范还是限制?大学生对自律公约普遍持什么样的态度和看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学生对网络自律的看法深刻而富有建设性,充分显示出青年一代的思考和认识能力。

    倡导网络文明的一个很好开端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的唐瑾一年前注册了博客,在博文里抒发自己的感情,讲述自己的故事。“她像一个老朋友,静静地聆听我的心声,记录着快乐与忧伤的轨迹。”

    很多大学生和唐瑾一样,通过博文表达自己。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博客在大学生用户中半年更新率达到80.3%,远远高于其他网络群体。

    随着博客的日益普及,博客圈中的一些现象开始被人们关注:有人将他人博客内容复制另作他用,侵犯版权;有人为博取点击率,哗众取宠,甚至传播不健康内容;有人在博客上恶意中伤他人……

    “《博客圈自律公约》是倡导网络博客文明文风的一个很好开端。”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周南说。

    许多大学生认为,《博客圈自律公约》与以往以监督为主的行为规范不同,它直接表达了网民对于当前网络使用状况的感受。它的出现,唤起了网民的网络责任感,是一次由点及面的网络道德推广。

    博客自律根源于自我尊重

    《博客圈自律公约》的出现会不会形成对博客的限制?博客圈外的人心存疑虑。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的吕施羽认为,强调博客圈的自律,根源于自我尊重。他说:“自觉抵制不良博文,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博客圈环境,是博主们对自我创造的精神财富的尊重,也是博友们对自我价值取向的尊重。”

    “它的出现是博友们成熟自律的表现,它不是对博客自由的束缚,而是对每一个博客的保护。”大二学生杜净忆认为,“虚拟空间也需要契约。网络上缺少的不是自由,而是能让网友们在网络道德范围内行使自由的公共契约。博客需要洁净、健康、自律、规范。”

    “《博客圈自律公约》的出炉,让我为之震撼,第一次意识到博客是一种品牌,需要用心经营。”大三学生王艳艳说。

    她认为,博客不仅是博主表达情绪和观点的平台,更是发展和塑造自我形象的舞台,是实现自我的一种途径。大学生应该通过博客积极展示自我,使博客成为自己的品牌。

    让更多人参与到自律行动中来

    许多大学生认为,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博客所表现的内容却是真实的,因此,确立博客圈的价值导向和内容标准势在必行。《博客圈自律公约》倡导文明网络行为,但是如何使这个公约真正影响人们,激发大家的道德、责任意识,推行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不是变成又一个哗众取宠的网络新闻?

    “博客圈拥有了一群自律性高、行动力强的网民,自然能够很快引起共鸣,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博客圈自律公约》体现出网友的网络社区归属感。我相信,随着其影响力的扩散,必能为网络生活带来一缕清新之风 。”不少大学生对记者说,他们在思考如何让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自律行动中来。

    王超是一个大学生论坛——九星论坛的管理员,他说:“其实,《博客圈自律公约》不仅仅适用于博客圈,各个论坛、社区等都应该发起自律公约。”

博客:由无序走向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