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杂 志
光明网
光明日报 2010年04月09日 星期五

公共政策要杜绝“花瓶效应”

□ 刘克梅 《 光明日报 》( 2010年04月09日   11 版)

    据媒体报道,某省日前发布《餐饮计量规范》,要求饭店标注冷热菜主料净含量。根据《餐饮计量规范》,菜单上除了标明菜点、饮料或食品名称外,还应当标明主要原料的净含量。标注大、中、小例(份)的,也应当同时标注净含量。净含量该如何标注呢?热菜应标明主要生料的净含量;冷菜应标明主要熟料或直接食用的主料的净含量;酒类、饮料应标明每份的净含量。比如说一份宫保鸡丁,菜单上应标明里面究竟用了多少克鸡丁。

    笔者丝毫不怀疑该省此举的积极意义,可仅仅规定出“菜单上应标明里面究竟用了多少克鸡丁”难道就能保证主料的净含量吗?毕竟,去饭店吃饭,谁也不可能带着弹簧秤。其结果是,这项保证消费者权益的《餐饮计量规范》可能因为操作性不强而成为多此一举。花费很多时间实施规范、讲解规范,而规范却不能用、无法操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精力,最终沦为有关部门的“花瓶执法”,好看,但不中用,实在是不划算。

    仔细留心,这样的政府行为还真不少,比如前几天的一则新闻,某地政府的举报热线竟然长达13位数字,老百姓想举报,却记不住举报电话,只能作罢。不难看到,政府从制定政策规范到规范出台,都是“一言堂”,关起门来研究对策。政府的愿望虽然好,毕竟因为思维角度不同、认知有局限性,而会给公共决策带来这样那样的“硬伤”。政府更愿意站在管理角度而不是可操作性高度,去考虑政策的实践效应。更愿意考虑行政效应,而很少顾及给群众带来的不方便。因此,笔者认为,这样的公共决策和政府行为总让人觉得有浓重的“官僚气息”、“长官审美”。在开放、透明和责任成为社会流行理念的今天,这是一种巨大的缺憾。正如有论者所言:“只顾‘行政效率’,只求‘雷厉风行’,却忽略了解释、沟通、疏导乃至必要的修正,这种‘千里走单骑’式的决策,往往容易导致误解和纠葛,引来群众的不满甚至反对”。

    监察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要研究建立专家咨询和民意征集机制,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审批事项,要进行听证。也就是说,只要关系到重大公共利益,政府和有关单位就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客观公正的听证,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以求决策更符合群众意愿,符合公共利益需要,有可操作性。应该说,不少地方政府都知道这一文件精神,可就是不愿意身体力行,导致群众的参与权受到剥夺。

    既然任何政策都要在实践中落实,那就更应该落实问计于民、问智于民的做法,鞋子是不是舒服脚更有发言权,政策是不是开明顺畅群众更有切身体会。因此,政府制定各种政策规范、法治文件,都应该有一个问计于民的过程,有一个俯下身子听取群众声音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多余的,更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为了给公共决策滋润更多的民生智慧,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服务性。如此,“菜单上应标明里面究竟用了多少克鸡丁”之类的公共决策才有望得到避免。

敲响中青年知识分子健康警钟
公共政策要杜绝“花瓶效应”
职业技能培训费首补个人
基层医疗机构将接受绩效考核
优秀“正科”可享“副县”待遇
以文化引领当代城市发展
希望小学盼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