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清明寒食时。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早春二月,处处呈现出天人合一、生机盎然的美好图景。在清明寒食佳节,我们慎终追远,缅怀先贤,远足踏青,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在大自然渐暖、渐绿的怀抱中憧憬美好的未来,企盼新的一年社会和谐、国泰民安,充满诗情画意的节日习俗和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和升华,收获了安慰与宁静。
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维系国家统一、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家庭美满的重要精神纽带,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资源。传统节日也是一个民族生活的高潮,是一个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再现。清明寒食节是“天下第一祭日”,是华夏儿女共同的节日,弘扬清明寒食文化,意义深远。如何过好这个文化节,怎样才能让清明寒食节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值得我们思考。
在清明寒食佳节,重温介子推的故事,总会让人感到心灵的震撼,得到心灵的净化和自省。春秋时期,介子推在晋文公饥寒交迫、陷于绝境之际,“割股啖君”。晋文公回国执政论功行赏时,介子推功不言禄,携母隐居介休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得,放火焚山,介子推抱树而死。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逢介子推被焚之日,举国禁火,家家寒食,寒食节由此而来。对古代先贤能以一个节日铭记传颂,介子推死而无憾。
后人对介子推敬仰,主要原因还在于他赤诚无私的爱国之情。相传介子推死前留下血衣、血诗,他用生命的代价告诫晋文公要“清明勤政复清明”。这是介子推赤子之心的真情告白,表达了古人的一种朴素情感。可见,对清明政治、清明社会的向往是每一代炎黄子孙心中不灭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中祭祖扫墓的活动,演变成为一个至忠至孝意识情感的载体,忠孝思想也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正是因为“忠”与“孝”等价值观的代代传承,中华民族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千百年来荣辱与共,不管遭受多少苦难,不管经历多少沧桑,中华儿女始终不离不弃,集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实质就是对祖国的至忠,对民族的大爱。发扬光大清明寒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价值理念是时代的需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求。
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生日,节日是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文化的标志,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缩影。阅历千载,春风化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传承民族的文化血脉,发扬光大清明寒食节的信仰追求和价值理念,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为了今天,更是为了明天,让我们重温清明寒食文化,守住自己文化的根,打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