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杂 志
光明网
光明日报 2010年04月04日 星期日

广东:看“革命戏”缅怀先烈

《 光明日报 》( 2010年04月04日   02 版)

    本报广州4月3日电(记者张景华、吴春燕)今天一大早,华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小王就来到广州黄花岗72烈士墓前,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哀思缅怀先烈。尽管广州细雨霏霏,但前来拜奠英灵的人络绎不绝。

    在苍翠的掩映下,刻有“浩气长存”四个大字的烈士墓显得格外肃穆。黄花岗72烈士的故事家喻户晓,作为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他的《与妻书》感动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每每背诵此篇,小王都禁不住潸然泪下。为此,他还专门观看了广东话剧院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打造的话剧《与妻书》。

    小王告诉记者,话剧《与妻书》近日在台湾演出,同样引起了轰动与共鸣。林觉民只活了24岁,生命才刚刚开始。他完全可以选择不死,却为什么慷慨赴死呢?在那个风霜雪雨的年代,作为一个热爱国家、有着坚定信念、愿意为了爱和“仁”而死的殉道者,林觉民坚信“只要你走了,自然会有人跟上来。”

    与小王有着同样想法的“80后”大学生还不少!近日广州红豆粤剧团演出的现代粤剧《刑场上的婚礼》吸引了许多“80后”。1928年2月6日,共产党员周文雍与在革命斗争中建立爱情的陈铁军一起,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从容就义。临刑前,他们激昂宣布:“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令许多人扼腕叹息。

    大学生李洁喜爱粤剧,她看完《刑场上的婚礼》后说,真的羡慕和景仰陈铁军与周文雍二人的坚贞爱情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她说,“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周文雍被捕后在监狱墙壁上写下的诗篇,令人荡气回肠,找男朋友当找“周文雍”。现在,先烈们的事迹离我们越来越远,舞台艺术再现了革命先烈杀身成仁的悲壮场景。人生自古谁无死?古往今来,正是有了这些为正义、为真理、为民族、为人民从容就义壮烈赴死的“民族脊梁”,我们中华民族才会生生不息,繁衍不绝。

广东:看“革命戏”缅怀先烈
红都瑞金:十万干群祭英烈
长江大学:千名师生江边祭英雄
彭雪枫纪念馆成红色旅游品牌
忧患意识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开幕
北京百万大奖征集科学中心功能设计方案
长沙飘起“绿丝带”
昆明号召市民送花栽树
文化引领:国家示范高职之实质与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