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棉从1989年开始,对近代以来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持久的研究。继《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一)《留学生与中国文化交流》和《中国留学生大辞典》等成果之后,他又主编出版了《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二)》,从不同的方面、层面阐释了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创造性贡献。
该书共分为五辑:第一辑为李新、季羡林、陈岱孙、张岱年、业治铮、陈荣悌、茅家琦、谢邦宇等各界著名专家,对其开创的“留学生与中国近代中国”课题的总体性评价,如“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的报春鸟”等,有助于人们从宏观上把握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认识。第二辑重点论述人类的留学史特别是中国的留学史。其中“论人类历史上的留学运动”一章,创造性地梳理了人类的留学运动,强调留学是人类不同文化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形式,并重点突出了晚清以来中国的留学运动及其影响。第三辑、第四辑分别论述了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科学文化转型的突出贡献,凸显了留学生在中国现代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开创性奠基性成就,如“留学生与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一章,是作者1990年提出的,不仅对于打通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研究,科学地认知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转型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是最早提出从留学生的视角研究中国现代学科的转型和建立的。第五辑选择丁崇吉、罗家伦、孙本文和杨崇瑞等4位留学生,作为个案研究。特别是关于留美幼童丁崇吉一章,以前所未见的第一手资料,肯定其为“中国第一个担任海关副税务司的中国人”。
该书既有宏观的点评,又有史的考索,既有留学生与社会某一领域关系的论述,又有对新学科建立的研究,还有人物个案的剖析,从而细致地梳理了近代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深入论述了近代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视野开阔,颇多新意。其最突出的创新之处和学术价值在于,不仅通过留学生的视角,而且从总体或个案等角度为进一步深化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作出了贡献;不仅重点论述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贡献,还对留学生史的发展过程、特征、存在缺陷和普遍价值,进行了深入阐释,并对留学生政策方面的成就和失误作了分析和解读。如《中国近现代留学运动与农村问题》一章,就严肃地指出留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但选择农学专业和回国后从事农村研究和工作的并不多。这使得该书具有了史、策、论结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