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面对一系列发展方式上的困惑,唐山市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等值化、社会治理和谐化、党建科学化,构建起科学发展的新格局,开辟了科学发展新境界。
最高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国内首列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从这里相继下线;
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钢独大”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入选世博会参展“城市最佳实践区”,成为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型的典范……
唐山,这座昔日的“煤都”、“钢城”,在科学发展的春风里,正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是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7月考察工作时对唐山提出的明确要求。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告诉记者:“近三年来,我们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为总揽,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等值化、社会治理和谐化、党建科学化,构建起全市科学发展的新格局,唐山大地处处展现出科学发展观的巨大威力。”
新型工业化:
促使资源城市华丽“转身”
作为一座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唐山面临着一系列发展方式上的困惑:随着钢铁、煤炭等资源型重工业的发展,全市采煤塌陷、环境污染、能耗巨大、资源浪费等问题也日益显现。
“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没有出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一座座小高炉被拆除,一座座小水泥厂被关闭……通过连续三年的节能减排攻坚,唐山对钢铁、煤炭、水泥等10大重点领域的4591家企业进行了综合整治,累计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504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165项,完成投资1380多亿元。
具有唐山特色的新产业格局破茧而出。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精品钢材、装备制造、化工、环保、现代服务业,焕发勃勃生机;时速350公里动车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电动汽车、无人驾驶飞机等逐步实现产业化;风力发电装备制造、太阳能电池、光电产业基地、激光显示基地异军突起;国内首台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诞生,标志着我国煤炭安全装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焊接产业基地形成规模效应……
在实施“三百计划”的基础上,2010年,唐山又在全市工业企业广泛开展了与行业高端和强势企业的“对标行动”,进一步推动企业整体素质和行业竞争力提升。
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唐山湾“四点一带”地区,日益成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力军。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四点一带”区域完成工业增加值417亿多元,占全市的25.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6亿多元,占全市的63%。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81亿元,同比增长11.3%;全部财政收入413.3亿元。
新型城镇化:
让生态城市快速崛起
去年“五一”,10多万唐山市民第一次走进南湖公园。他们惊喜地发现,昔日脏乱不堪的采煤塌陷区,竟然成为赏心悦目的生态公园,碧波荡漾,草木葱茏,鸥鹭翔集。七汪湖水连缀成的湖面竟然比杭州西湖还大!“好玩南湖、生态南湖、神奇南湖、文化南湖”,成为唐山一张靓丽名片。
以打造低碳宜居示范城市为目标,建设唐山湾国际生态城;以打造生态城市示范标杆为目标,建设唐山南湖生态城;以建成国内一流的商务中心为目标,建设唐山凤凰新城;以统筹发展空港物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建设唐山空港城……四大功能区建设,搭建起唐山生态城市的主体架构。经过充分论证,唐山市制定了141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并逐一落实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做到新城按生态指标建设,旧城用生态技术改造,整个城市按生态理念发展。目前,全市城镇化率已达到53%,未来唐山将形成“大城市”、“大县城”、“大集镇”的多元化城镇体系。
与“四城”相映成趣,是唐山全长57公里的环城水系。“两线”、“五区”、“十八景”,成为市区一条美丽的项链。不远的将来,唐山将实现“华北水城”的梦想,并将承办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抗震英雄李玉林说:“20多年前,唐山有个顺口溜,‘登上凤凰山,远眺新唐山,到处黑烟囱,砖头压油毡’。现在呢,唐山到处是绿色,城中有山,环城是水,山水相依,真是一座凤凰涅槃的生态城市啊!”
城乡等值化:
给城市乡村同样的幸福
消除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近年来,唐山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努力探索实现城乡等值化。
实现城乡等值,关键在于建立城乡一体的产业体系。根据《唐山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规划》,市里以产业链经济为主体形态,通过纵向关联和横向协作,带动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
依靠陶瓷产业发展起来的黄各庄镇,依靠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的马兰峪镇,依靠矿产资源发展钢筋加工销售的沙河驿镇,依靠高新技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小岔河村……一个个特色村镇在唐山涌现,聚合着周边农民,成为唐山推进城乡等值化的一个亮点。
为改变农村的生活条件,唐山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实现城乡等值化的决定》。全市投入8.5亿元解决了2450个村、213万农民的饮水问题。投资3.8亿元,改造农家“坡屋顶”,安装保温墙,搭建吊炕和太阳能,推广使用“博士灶”。与此同时,市里不断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投入,率先在全省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完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实现农村五保户全部由财政供养,实施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开展了以县为单位的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农民进城落户、就业、子女就读、公共交通、就医报销“五个无障碍”……2009年,唐山农民人均纯收入7420元,增长12.0%。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分别占纯收入的44.4%和40.3%。农民收入增速首次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速。
社会治理和谐化:
铸就科学发展的牢固基石
社会和谐、人心凝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牢固基石。从2006年开始,唐山积极探索和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市县乡村“四级大接访”活动,也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出台了相关意见。初步实现了“小事不出乡村、大事不出县区、矛盾不上交”,发案率、信访量持续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唐山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命至尊、公平至上、诚信至要”的价值理念,采取综合预防、综合评估、综合治理、综合化解、综合改革、综合考核等六项措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攸关百姓福祉的民生项目必须放在优先位置”。2007年4月,唐山市决定缓建唐山大剧院,把数亿元资金用于震后棚户区改造。当年7月,作为城市建设的“一号工程”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式开工。第二年第一批动迁户喜迁新居,市委书记给居民送来了新年“厚礼”——挂着红绸子的新房钥匙。2010年底前,市区所有5.4万户危旧房居民将实现“居者喜其屋”的梦想。
三年来,唐山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81亿元,实施了扩大就业、社保扩面、安居等十大幸福工程,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和好事。如今的唐山,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在全省率先进入“全民医保时代”,成为首个实现公办高中免费教育的城市。“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为91.3万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为91万人制定了健康计划,为92.4万人体检。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城中村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改善了百姓居住条件。城市道路的综合改造,市区外环线的建设,让百姓出行更加便捷……
2008年,唐山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当年底,唐山高票荣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颁奖词中这样诠释着新唐山:“从地震废墟到天蓝、地绿、水清、城美,这里的人们有着太多的幸福理由。”
党建科学化:
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今年1月,唐山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正式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施纲要》,这是唐山市委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规范执政行为的又一重要举措。
2007年4月,唐山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2008年4月,唐山成为全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城市。同年,唐山市委出台了《市委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办法》,引导广大干部摒弃落后的发展观念和模式。2009年,在新修订的《综合考评办法》中,又将科学发展指数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干部考核内容。通过“五差额”干部选任机制,185名熟谙科学发展、深受群众信赖的处级干部走马上任。
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的理念谋划党的建设,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以科学的标准考核党的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近年来,唐山市先后出台486项支撑科学发展的新制度、新机制,为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唐山在全国首创“三日一网”党员活动制度,把党代表工作日、党员志愿服务日、党员活动日与“唐山共产党员网”在线学习、在线献策等结合起来,使广大党员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力。
“力量向一线倾斜、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干部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政绩在一线创造”。唐山广大党员干部,以“效率唐山”的生动实践,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级干部分包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施项目联合审批和项目代办,推行“一线工作法”。今年3月,唐山万名干部下基层、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活动正式启动……
唐山,这座历经特大地震灾害后重新崛起的英雄城市,正蕴蓄着力量,实现着又一次新的跨越!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