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27日 星期六

    基层是我事业的起点

    ——记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采油29队副队长高波

    作者:本报记者 丰 捷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27日 03版)

        工作10个月,被破格定岗为工程技术员;一年时间,即利用新工艺为企业增加效益600余万元,创下增产记录;毕业不到两年,已成为单位历史上最年轻的领导……

        这是一个大学毕业仅三年的年轻人所创造的纪录。面对自己留下的这一串坚实有力的足迹,他骄傲地说,基层,是我事业的起点。

        他叫高波,2007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任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采油29队副队长。

        出生在山东邹平一个小村庄的高波,总是忘不了年少记忆中“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言壮语。2003年,怀着做一名石油工人的理想,高波毫不犹豫地报考了石油工程专业。2007年,他放弃在繁华都市工作的机会,怀抱理想,奔赴渤海之滨的胜利油田,成为一名新时代的石油工人。

        坐了两天两夜的车,终于从四川到了山东东营。接着又颠簸了几个小时,才到达了他所属的采油队。而眼前的景象,顿时让高波的情绪跌入了深谷——茫茫无边的盐碱滩,寂静无声的芦苇荡,没有想象中热火朝天的采油场面,没有先进的办公设备。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此时的高波有点儿不知所措。

        “学石油的,油田就是最好的战场!我是属于这片土地的!”寂静的黑夜,高波用理想激励自己。

        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到油田采油的实战,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从在采油队见习的第一天开始,高波就给自己来了次“归零”。从学习使用管钳,到熟练操作抽油机;从第一次量油取样,到维护油井正常生产……高波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手上磨出了老茧,脚下磨出了血泡,短短6个月就熟练掌握了采油工各项操作技能。他还结合生产实际,重新研读《采油技术手册》,写下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2009年4月,毕业不到两年,高波担任了近160人的采油队的副队长,有人觉得他太嫩了,怀疑地说,“这么重的担子,他能挑得动吗?”高波则以更加投入的工作回答质疑,他说:“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没有干不成的事。”

        2009年6月的一个周末,一个电话打断了高波难得的休息,“一条输油管线穿孔了!”换上工作服,高波带领职工直奔现场。

        现场的情景让他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穿孔处,像胳膊粗的油柱正喷涌而出。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产量!来不及多想,高波抓起工具一下跳进了油坑中……

        浓烈的油气味,熏得他睁不开眼睛,只能靠两只手在黑乎乎齐胸深的原油中摸索。十多分钟后,高波摸清了穿孔的大小、类型,经过反复打卡子堵漏,穿孔终于成功堵住了。而在原油中浸泡了一个多小时的他,也被熏得失去了知觉。

        从生活安逸的天府成都,到偏僻艰苦的油田基层;从书生意气的大学生,到战斗在一线的石油工作者,3年青春时光,高波和他的队友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业绩。他们先后获得胜利油田“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队”、“金牌基层队”、“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高波个人也多次获得采油矿技术创新能手、挖潜增效能手等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采油厂青年突击手。2009年还获得“胜利希望奖”和油田“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既然选择,就无怨无悔,高波深情地说,“在油田的日日夜夜让我懂得了,选择艰苦,需要勇气,忍耐艰苦,需要意志,只有不畏艰苦的人,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标题书法:沙英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