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全面勾画了今后10年我国教育发展道路与基本思路。通观整篇文件,在高等教育领域,《规划纲要》强调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扩大开放,提高质量,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具体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我认为就是要建设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跻身高等教育强国行列,为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届时,我国将有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不同层次类型高校各具特色;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高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国家科学研究的战略高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深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规划纲要》强调:“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规划纲要》要求深化高校入学考试制度改革,逐步实行高校分类入学考试,并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多元录取机制;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鼓励、扶持、规范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发展,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加大省级政府的统筹权限,依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促进高校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和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健全多元化的人才评价制度。以上五大方面的改革,抓住了当前高等教育的关键问题,应当下大力气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提高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核心任务。《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我认为,高等学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育人为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统筹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加强在人才培养各环节中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统一,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育人功能。我国要构建国家和省级高校学科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调整学科专业。同时,统筹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在鼓励东部省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的同时,加大对中西部省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支撑中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快速发展。《规划纲要》特别强调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制度,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着力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为此,《规划纲要》要求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特色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强化特色,首先必须对高校实行分类管理,根据科学性、多样性、可操作性和公正规范的原则,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和有关政策,制定高校分类标准,明确不同层次类型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目标与任务。其次,必须采取措施加快高校分类发展,这就要求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继续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支持具有行业学科背景的院校发展,发挥学科优势,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重点建设一批地方高校的特色学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高校的特色学科,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扩大开放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改革与发展的前提。《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并提出了发展思路和措施。首先,《规划纲要》要求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着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其次,《规划纲要》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全球或区域性的双边、多边教育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推进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再次,《规划纲要》要求创新和完善公派留学机制,通过增加国家奖学金数量、开设外语授课专业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华留学,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留学目的地国之一。最后,《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努力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作者系教育部原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