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24日 星期三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赢得“满堂彩”

    ——山东德州学院加强学科建设纪实(上篇)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任立春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24日 04版)

        位于山东西北部的德州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要从以外延发展为主转变为以内涵发展为主。三年来他们深化教学改革,把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重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院党委书记任运河说:“办人民满意的本科教育,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重点”。为此,学院对有攀登科学高峰潜力的学生,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向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对致力于创业奉献社会的学生,同样积极创造条件,使之学得服务社会的一技之长。在突出本科教育这个主体的同时,适当兼办当地急需的专业,在少数优势学科,不失时机地创办硕士研究生教育。

        三年来,德州学院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确立符合定位、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广泛的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活动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本科生英语四级累计过关率92%;考取研究生人数2620人,考研率33.85%;在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先后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等各类国家级奖项共58项;毕业生就业率92.5%,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的肯定。

        明确方向,创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德州学院结合办学实际,综合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人才培养功能的发挥等因素,积极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途径。学院出台了《德州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学科专业的不同类型、本专科教育的不同层次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总体规划、多向分流、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明确了应用型、基础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本科、专科两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

        针对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办专科教育,以及地方性、综合性、教学型的特点,学院强调,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体现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实践的专业定位,体现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学院加强了对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思想政治课、专业课、公共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努力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优化。

        优化机制,完善“平台+模块”教育体系

        该院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出台了《德州学院关于修(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突出了教学型、应用型、地方性三个特点,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调整的重点是完善“平台+模块”的教育体系及课程体系。课程平台在设置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两个平台的基础上,再设立职业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平台。课程体系模块设置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模块。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高年级灵活设置具有不同职业趋向的专业方向,并根据专业方向设置职业教育课程模块。设置包括跨专业选课、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的教育平台,拓展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的空间,为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尽可能创造条件。人才培养方案从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出发,体现了多向分流、分类培养的原则。

        德州学院对专业的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进行了细分:社会需求方面主要研究该专业的岗位设置情况,每一岗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社会供给方面主要研究本专业中专、高职、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培养目标的不同情况。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明确各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培养规格包括知识结构:工具性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能力结构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结构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这一培养方案体现了科技人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也体现了个性化、素质教育通识化、第二课堂系列化。

        这一培养方案在2007年11个专业试点的基础上,2008级全面实施。在今年1月13日召开的山东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工作电视会议上,作为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院长贺金玉代表学校作典型发言。德州学院探索出的“三、三、六”企校合作培养工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新模式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评价。

        突出重点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严格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德州学院出台的《德州学院关于修(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中,根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适度培养基础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实践环节学分,人文社科经管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25%。各专业实际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文社科经管类专业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20%—30%,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30%—4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管理。

        同时,学校还以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为突破口,切实做好大学生择业工作。一方面是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创新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德州学院依托学院创业教育研究所,在全体学生中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在毕业生中举办创业教育讲座,不断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同时,结合专业实际在各系开设《学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分解目标等措施,确保大学生平稳就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