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23日 星期二

    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回应“水西门遗址事件”

    表示考古发掘是为了沟通秦淮河内外水系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23日 05版)

        本报南京3月22日电 (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陆金玉)3月21日,本报《南京明城墙水西门遗址竟成建筑工地》一文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件当事方之一的南京市秦淮区政府高度重视,围绕到底是“违规建筑”还是“考古发掘”,专门约见本报记者,一一回应相关争议问题。

        针对市民普遍反映的政府“破坏水西门文物遗址,建古建筑赏心亭和孙楚酒楼”说法,秦淮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曾经有这样的规划,并且在网上公示过,但项目还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批,所以并没有动一锨土。现在市民所见的建筑工地并不是我们在搞开发,而是在进行考古发掘。”

        对于不少市民质疑的“为什么一边搞开发,一边进行考古发掘,这中间是否有猫腻”的问题,负责人表示:“考古发掘其实是为了疏通内外秦淮河。我们现在还有1953年时的照片,照片上显示当时的内外秦淮河是相通的。现在我们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内外秦淮河水系打通,这样市民就可以直接从内秦淮河的夫子庙坐船到外秦淮河,这对南京旅游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专家已经论证,水西门广场这一段原本就是沟通内外水系的最好路段。如今,西广场的沟通水系的船闸已经修完,而东广场有内瓮城遗址,所以要格外小心。现在文物局正在进行考察,一旦发现有需要保护的文物,我们一定会绕道走。”

        秦淮区区长冯亚军态度明确:“旅游业、城市开发和文物保护常常是一个矛盾,作为闻名遐迩的文明古城,我们遵循的原则是,文物保护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在冯区长看来,秦淮区政府之所以造成现在“被动”局面,有两个原因:一是客观上的“巧合”,目前,建邺路因开发需要,有一个向西的断头路正在封闭施工;而水西门广场的东部在进行考古发掘,现场也被“封锁”;再加上广场西部正进行秦淮河内外水系的沟通,巧合所致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三面“围堵”,市民可以游玩的地方大大减少,有不理解情绪也是情有可原的。二是信息公开不够,相关部门进行市政建设或开发时并没有向市民完全公开信息,各种猜测也就随之而来。

        透过秦淮区政府的本次回应,记者心头的部分疑惑也有了答案。但仍有一些问题令记者困惑:如,在现场勘查时记者发现,不论考古结果如何,秦淮河水系的打通都需要经过水西门东广场,群众渴望,在打通水系的同时千万不要破坏地上遗址。此外,记者发现东、西广场的围栏施工队其实是同一家单位,在南京所有的工程开工前都要进行考古工作,东广场的考古发掘不排除是为未来的开发打基础。秦淮区政府负责人也说,一旦考古发掘确定没有什么值得保护的东西,再加上规划部门批准了赏心亭和孙楚酒楼的建设,施工或许就不可避免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