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唯物史观的详尽说明和科学运用,而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的研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形成基础。这些研究相互统属,内在推进,按照历史和逻辑一致的原则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首先,在研究层次上,处理好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的辩证统一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建史上,恩格斯最早提出广义政治经济学及其范式研究的问题,他强调:“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个个别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这种研究以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用于生产一般和交换一般的、完全普遍的规律。同时,不言而喻,适用于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的规律,对于具有这种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的一切历史时期也是适用的。”恩格斯的阐述实质上是从历时研究的角度限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特点和运用方式。恩格斯还高度赞扬了马克思处理历时与共时的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研究功绩:“要使这种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做到全面,只知道资本主义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形式是不够的。对于发生在这些形式之前的或者在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和这些形式同时并存的那些形式,同样必须加以研究和比较,至少是概括地加以研究和比较。到目前为止,总的说来,只有马克思进行过这种研究和比较,所以,到现在为止在资产阶级以前的理论经济学方面所确立的一切,我们也差不多完全应当归功于他的研究。”从恩格斯的理论概括和提炼看,马克思所使用的方法和研究方式,传递了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客观运动过程进行总体研究的信息,而就特定历史研究对象而言,政治经济学也总是关于广义政治经济学和狭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特别的统一。
其次,在研究结构上,进行历时结构与共时结构的总体性构建。按照施密特的概括,“《资本论》不是……开始于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史,而是开始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这一直接给定的日常事实……只是在后来,马克思才论及实际的劳动过程本身,即一个暂时先于在范畴中表述的实际情况的过程。事实上,在《资本论》第1卷第24章,马克思才首次处理有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的材料,在那里,在‘所谓原始积累’的标题下,而且‘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表现为‘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这一论述凸显了马克思关于“商品—资本”分析的总体性构建。从历时结构的构建角度看,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顺序采用研究的方法,即强调:“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从共时结构的构建角度看,马克思根据资本的社会生理形成顺序采用叙述的方法,从而强调:“把经济范畴按它们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先后次序来排列是不行的……问题不在于各种经济关系在不同社会形式的相继更替的序列中在历史上占有什么地位……而在于它们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的结构。”马克思围绕资本主义生产进行总体研究,还在于坚信:就其所处的时代发展而言,“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最多样性的历史的生产组织。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
再次,在理论层次上,辩证区分政治经济学的内在的理论要素。政治经济学首先包含了对于唯物史观的总体规定,这就是作为实践哲学的意识形态。在政治经济学的解释域中,唯物史观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结构,也就是在实践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历史科学。唯物史观方法论在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直接体现是分析方法,这既是唯物史观本身所形成的政治经济学的内在元素,又是历史分析与科学之间所建立的内在联系。根据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的相互建构,马克思强调经济学就是意识形态和分析方法的统一。进一步,唯物史观的实践运用沿着劳动价值论科学体系的展开线路进行,包括基于劳动和价值的微观分析、宏观分析等等。从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和方法的统一体看待,分析方法和实践运用的统一形成了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具体化形式。
最后,在理论结构上,科学叙述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说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明确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交换关系。政治经济学对于生产方式的研究是从发展的角度进行的,政治经济学对于交换关系的研究是从运行的角度进行的;前者形成社会生产关系研究的发展基础,后者形成社会生产关系研究的运行基础。根据生产方式的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纵向的历史交互作用形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历时结构,即具有特定内容和形式的经济本质、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而根据交换关系的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横向的社会交互作用相应形成政治经济学的共时结构,即同样具有特定内容和形式的经济本质、经济运行和经济现象。在这种总体性研究基础上的科学叙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既是对历史经济的客观运动过程的详尽说明,又是由认识结果所形成和达到的对客观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运用。
综述以上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从来不意味着从范式上对既有研究加以排斥或简单否定,其范式研究也就不会使自身局限于这样或那样的“二分法”,相反,只会根据历史实践的发展变化,基于生产的物质性与社会性、整体分析与个体分析、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将《资本论》的成功范式所传递的信息作为正确方法进而运用于当代经济社会关系的分析之中。根据这一规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发展的总体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现代经济学。它通过以下方面的理论发展路径来完成自我的系统建构。
其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进行科学继承和发展。相对于现代经济学而言,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以科学批判为基础。因此,发展的路径是在总体政治经济学条件下,通过现代经济内容与资本主义对象进行链接的方法和研究路径,促进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面向现代的创造性转化。
其二,以社会主义建设为导向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进行理论汲取和创新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关于新社会的建设性经济学。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割裂了工业化与传统农业社会的现代崛起和发展转型之间客观具有的内在科学关系,是一种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效率的经济理论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现代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理论研究范式以增进国民财富为中心,目的是使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