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的新部署,抓住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指明了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的根本方向。我们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和要求,坚持在城乡统筹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自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来,我国在农业农村问题上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连续七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尽管每年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是一以贯之的,在基本认识、基本方略和基本要求上也是相互衔接、一脉相承的。可以说,经过艰辛探索、不懈努力,我国已基本构建起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的政策体系,在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的道路上迈出了重大而坚实的步伐,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得到了显著增强。尤其是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依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振了信心,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支撑。
但也必须看到,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农业农村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现有基数高、基础设施弱,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就业压力大、务农效益低,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投入需求大、国家财力紧,保持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的难度加大。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还在扩大,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农村自身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部分省区出现的“产粮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窘况仍然没有根本改观。同时,农业农村和整个外部环境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不仅与宏观经济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与全球经济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加之由于气候的变化造成极端气候的灾害增多。这些因素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用更宽广的视野,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持在城乡统筹中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在城乡统筹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的需要。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因此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但夯实农业农村基础必须在准确把握这一阶段特征和战略布局下展开,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从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中来谋划和推进,以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差别,促进城乡和谐稳定。
在城乡统筹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尽管农业产出在GDP中的比例日益下降,但其作用却越来越重要,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其重要性更加凸显。农业农村作为“蓄水池”,可以吸纳失业农民工返乡就业,而且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又可成为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加大“三农”投入对于扩大国内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打破农业弱质低效的怪圈,也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这些都需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框架下进行,都需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在城乡统筹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而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只有统筹城乡发展,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在城乡统筹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全方位、多维度的要求,涵盖多层面的内容,既包括强化农业农村的物质基础设施,又包括强化“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贯彻统筹城乡的基本方略;既包括加强农业科技基本支撑,又包括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层体系、造就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人才队伍;既包括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又包括强化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因此,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
在城乡统筹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就要把加强“三农”工作作为根本立足点,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要坚持把统筹城乡的立足点放在加强“三农”工作上,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继续推动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改善民生的举措要更多惠及农民,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不断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在城乡统筹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就要把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作为重要着力点,切实加大要素反哺力度。资源要素配置格局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乡发展失衡的根源是资源要素配置失衡。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打破市场机制下要素资源的正常流向,通过公共财政等手段,阻止农业农村应得资源要素外流,实现资源要素的逆向流动,加快建立有利于“三农”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和聚集,促进土地增值收益更多地用于农村建设,切实防止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忽视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实现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的反哺由单向转向双向、由不对称转向对称、由反哺收入为主转向反哺要素为主,以激发农民的自主意识,催生农业和农村的内部活力,增强农业、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在城乡统筹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就要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作为战略着眼点,着力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两股力量,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现代化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的格局。为此,要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县城和重点镇,使其成为人口、产业、市场、文化、信息适度集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平台,发挥其承接城市、带动乡村的桥梁纽带作用;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同时注重保持乡村特色、民族特点、地域特征,保护秀美山川、田园风光和优秀乡土文化,把现代文明引向农村,既要让留在农村的人能够安居乐业,又要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城乡统筹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就要把城乡改革联动作为关键切入点,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城乡改革联动,将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其突破口,在提供公共服务、放宽城镇户籍准入、扩大城镇住房保障覆盖、实现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让进城农民工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益。要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要积极完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设置,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执笔:喻新安 王建国 陈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