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里斯本条约》授予全新职权的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即媒体所说的所谓首位欧盟“外长”、英国的凯瑟琳·阿什顿女士,自2010年1月4日正式就任以来,言行遭受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近来,德国、法国和比利时的一些媒体,都陆续谈到欧盟官员、欧盟几大成员国官员对她的非议。
凯瑟琳·阿什顿之所以在首位欧盟“外长”的遴选中脱颖而出,主要的原因是:她是英国人,她是女性,她是欧洲社会民主党团的代表。2009年11月19日晚,当她的任命被宣布的时候,在全球媒体面前,她甚至自称“还没有准备好一份书面的发言”,以至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可见,事先她自己也完全没有想到会得此殊荣。这位53岁的女性后来也曾表示,自己从没想过得到27国首脑送来的这份“大礼”,对未来应该如何工作,心中“完全没底”。
每年26万欧元的年薪,还要加上各种补助,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这个职位确实令许多欧洲高官垂涎。但这是一个需要马不停蹄地穿梭在世界各个热点地区的职务。特别是在欧盟要全面落实《里斯本条约》、重新整合外交资源、努力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时候,欧盟需要一个随时能够在任何热点地区亮相的“外长”。她的前任、西班牙人索拉纳每年要旅行30万公里。阿什顿不愿意旅行。她从一开始被任命就明确表示不会在布鲁塞尔安家,有空就回伦敦的家中。除了伦敦就是布鲁塞尔,其他地方一概不去。一家法国媒体说,个人生活当然要和职业生涯相融,但不愿意旅行的外交部长,还没见过。
海地大地震也许曾经是她一个在国际舞台亮相、为欧盟宣传的好机会。但即使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夫人都出现在海地了,阿什顿夫人在那个周末还是回伦敦和家人团聚去了。她的丈夫是英国工党大佬们的好友,家里还有自己和丈夫的一共5个孩子。到布鲁塞尔来生活以方便阿什顿夫人的工作?他们连想都没想过。
阿什顿夫人没去海地,使提供了4.3亿欧元的援助并派出了最多援救队伍的欧盟,在只提供了区区1亿欧元援助的美国面前黯然失色。风头全让美国人抢走了,而原因不过就是因为欧盟的外交掌门人要回伦敦过周末。从2008年接替曼德尔松担任欧盟贸易委员以来,她就成了连接英吉利海峡两岸的“欧洲之星”火车的常客。
上任的前3个月以内,她几乎只在英国首都和比利时首都之间旅行。这期间她去了一次华盛顿,见到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一个活跃在布鲁塞尔的外交官说,我们早就为她建议了一个旅行日程,建议她会见对欧盟外交而言十分重要的人物。但她拒绝了。她甚至不愿意尽快和这些人电话联系。所以,她即使见了希拉里国务卿,也没有意义。因为她提不出任何能让美国人感兴趣的观点。
当然,所有这些她应该出现而没有出现的场合,总会有人代表欧盟。或者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的前办公室主任,或者是欧盟委员,或者是成员国外长。这些人也许因代表欧盟在国际舞台“露脸”而感到高兴,但口头上也许还要抱怨“这本来不归我管”。
她任欧盟贸易委员时的老部下,现在是她的办公室主任,而这个人毫无外交经验。她身边用的人,一半都是英国人。她身边的整个工作团队中,只有一个法国人,这是一个英语流利的年轻人,因为阿什顿夫人只会讲英语。还有,她的团队的大部分人,都是巴尔干问题的专家,但巴尔干早已经不是欧盟主要的外交方向了,大部分巴尔干国家都在努力成为欧盟的成员。在阿富汗、伊朗、伊拉克这些热点问题上,几乎听不到她的只言片语。或者,像一个法国外交官所描述的,她只会说一些“傻话”。有的网友调侃说,就她说话那个冒失劲儿,早晚得把欧洲拖入战争!
在前不久接受法新社采访时,她再次重申对英国出兵伊拉克的支持。这些话除了能让美国人有些爱听外,哪还有欧洲国家有兴趣。一个欧盟高级外交官说,她现在没有欧盟外交部长这个职位所应该有的工作团队,没有足够的思考深度,也没有做好工作的强烈意愿。“总之,她真的是把这个职位毁了!”
也有人谈到了换人的可能。但有舆论认为,除非她自己提出辞职,或者她犯下一个什么大错,否则,怎么换?
(本报布鲁塞尔3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