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19日 星期五

    “多好的老汉!”

    ——与陈忠实的交往片断

    方英文 《 光明日报 》( 2010年03月19日   12 版)
    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市灞桥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七卷及散文集《告别白鸽》等40余种作品。《信任》获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在日本、韩国、越南翻译出版。曾十余次获得《当代》、《人民文学》、《长城》、《求是》、《长江文艺》等各大刊物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人到五十,尚静怕动,交际应酬是越来越没劲儿了。偏到这时,组织上忽然垂顾起来:为我深入生活方便,安排我去陕南的汉阴县挂职副县长。这等于又增加了交往。2008年4月18日上午,早早地起床,由汉阴驱车到50公里外的安康市参加一个会。主管县长有其他紧火事,这一个“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座谈会”,就指派我替他参加。会结束照例要吃宴。可是肚子不舒服,也不饿。时值天下小雨,凉气浸人,清明早过该穿短袖了呀。便想回西安的窝儿了。

        明天周末,今天又是妻的生日。

        就把会议的事,交由一同与会的商务局长回汉阴传达。然后让司机送我去火车站。火车上一坐稳,便想起慧玮的一首诗。那是在某次饭桌上,我说了我刚写的长篇小说《后花园》里的一个观点,逗众一乐。慧玮听后,敷衍成一首小诗,越发显出雅趣。诗题《作家方英文的妙论》,发表在《红豆》3期上,如下:

        我们的身体不但是

        革命的本钱,还可以当作

        独一无二的礼品

        如果你爱的人要过生日了,你可以告诉她

        我跑遍大小商场,也没有买到

        一件跟你相配的礼物

        只好用一列火车

        把自己送到

        你的城市里来了

        我将此诗摁进手机,快到西安时发给妻子,等于暗示她我马上回家。可是天黑许久我才跨进家门,却是黑灯瞎火的,没个人影儿。看来妻与子及岳母还有一帮外甥,尚在外面。宴会还没结束?大概去唱歌了,闹囔囔没能听见手机响吧。

        第二天早上实想睡个懒觉,偏偏没关手机,响了。一看,是散文家朱鸿发来的短信。朱鸿挂职长安副区长,短信是:“在西安吗?风雨萧萧,鸡鸣不已,想念君子了。”原来是约晚饭局。问有谁?说有陈忠实。就答应了。

        起床,打开电脑。关于《后花园》研讨会,电视当晚,播出了新闻;电视台的朋友,也送来全部内容的录像光盘。可是电脑打不开。叫醒睡懒觉的儿子,由他来一鼓捣,就打开了。从头到尾看一遍,再次聆听大家的发言。感觉认真通读作品的人,没几个。陈忠实算是难得的一个。他将作者(我)要表达的东西,很要害地阐发出来,句句在“痒处”。不足的地方,他也以同行的语气,坦率地、商量式地一一点到。

        这让我深受感动。实际上研讨会之前,就已经感动过我了。

        研讨会由西安工业大学操办。说个没良心的话,我个人并无多少兴趣,或者说并无自信开什么研讨会。但是工业大学的两个教授,冯希哲、邰科祥二位先生,由于错爱《后花园》,就张罗研讨会,一切费用由他们出。人家如此雅意,我除了感谢,就是积极配合了。

        他们征求我研讨会应该邀请哪些人。我说我是“东坡眼里无坏人”(别人说我坏我管不了),既然是你们掏钱办会,那么你们爱邀请谁就邀请谁。

        “那好,”他们说,“请柬我们早派专人一一送到。但是有些关键人物,恐怕你得出面再邀请一下,以示郑重。”

        有道理。陈忠实自然是一个关键人物。是头号关键人物。可是三天前,与陈一块儿吃饭,他说是次日要去安徽,参加“中国作家看凤阳”采风活动。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18位农民,在分田到户的文书上摁下生死手印,由此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采风时间在4月8号到12号。就是说,陈忠实不可能参加研讨会了。

        果然,朋友发来短信,说陈忠实来了电话,通报他不能到会了。想想也是。与小岗村的采风活动相比,没有谁能看出眼前这个研讨会的重要性。

        主办方又让我核实一下贾平凹,说陈贾二人都来最好,起码得保证一个。替办会者着想,大人物到了,学校就有了面子,媒体也便于报道。于是给平凹发去一个短信,提醒他别忘了与会。他立即回信说来不了,说也要开会:研究市文联的班子(他已当上省作协主席,市文联主席一职仍在)。他说人虽不能来,但要写个书面发言。我没理。心里想:周六还开会,你管国防部啊。也许他周六真是开会,但我当时就感觉他在推诿。 

        平凹见我过去了五分钟还没反应,就原信重发一回。我这才回道:理解。兄咋方便咋来。

        这是4月10号的事。虽然陈忠实贾平凹不能来,但午饭后小睡一下,还是照常。睡醒开手机,蹦出同样内容的两条短信,说是既然陈贾不能来,那就得请一两个领导,正厅级的;副省级的能来一个,最好不过。首长,倒也认识几个,可是为了私事——当然眼见得已经不是什么私事了——邀请首长,总觉夯口。

        思来想去,心生一计:假装不知道陈忠实来不了,给他发个提醒短信:

        陈老师:别忘了4月12号上午的《后花园》研讨会。写作25年了,这是关于我创作的首次研讨会。方英文

        信发出两小时,无动静。估计他采风期间关了机,或者身边嘈嘈没听见。他是只会接短信不会发短信的。他也不会存手机号码。平时爱给他发些有趣的段子,他一收看到就回电话,首先问:“谁呀?”听出是我,就哈哈大笑一阵,然后分析、欣赏这个段子。偶尔也复述一个他听到的好段子。“这些狗日编段子的,脑瓜子咋恁灵嘛!”发他段子,本是博他一乐,不想每发他必回电话“谁呀”,反倒不乐了。于是段子后加括号(方英文),他就不回了。

        到下午4点,陈忠实回了电话:

        “发现你的短信迟了,一发现就请假……准备提前回来……晚上火车,票还没拿到……《后花园》我随身带着,看了一半,争取火车上看完……”

        电话结束,自责不已。陈忠实长我16岁,已是66岁,眼看古稀了,又天天繁忙劳累。愧疚!

        夜里十点多,电话打给他,询问路途情况。他说快到洛阳了,正在灯下看书。我说不要看了,车上晃荡看书,太伤眼睛;说你只要出席一下,随便讲几句话,就足够了。“书没看完,咋研讨呢?”他就这么认真,忠厚,认真忠厚到有点迂腐。亲见过另一类专家,书翻三页,一天跑五个研讨会,照样滔滔不绝。

        “好在软卧车厢里看书,”我纯粹是找话,“也还凑合的。”

        “软卧?”电话里哈哈了,音色浑厚地自嘲道,“现在这个身份,咋软卧哩!”

        他现在的身份很身份呐: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就想起往事。2002年春节,大年三十上午,收到一个快件。拆开一看,是我的第一部长篇《落红》的样书。书刚到手,责任编辑李正武(如今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就来了电话:“就选这个时间,给你送个重礼,让你过个好年!”此前,小说在《华商报》连载时,陈忠实就很关注,并多次询问出版进度。所以拿到样书,很自然地要第一个告诉他。

        “祝贺方老师!”他一向这么幽我的默,“我让司机来取,报上连载时删了,也没看连贯。”

        正月上班第一天,他就让司机送还样书,同时附了一封毛笔小楷写就的长信。信中以“您”称呼,嘉言勉语饱含感情。我当即也毛笔小楷了回信,表达我的感动与感谢。

        作家尽可以风格迥异,但做人上却一律讲究。文脉正是通过文德,才得以传承后世的。自那时起,凡请我写序的,或邀我参加研讨会的,只要是更年轻的作家,我都满怀了敬意认真对待。作为长者,陈忠实为我树立了典范。

        2008年4月12日上午八点半,陈忠实准时出现在研讨会上。

        “我昨晚两点看完书,睡觉,今早七点起来。”他满脸的疲倦。“我一般要睡七个小时,可是昨晚睡了五个小时。看完《后花园》还来不及回嚼,来不及跟《落红》比较,所以只能谈点直感,可能偏颇……”

        但是发言进入状态后,疲惫从他脸上一扫而光。他激情了,手势了,点燃雪茄了,取下眼镜又戴上、戴上眼镜又取下了。

        直到发言结束,他都未提说他是如何自安徽请假的、如何提前返回的,半个字也未提说。他注重内在的美,自美。他不在乎也不必要让别人,至少不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这种美。这,正是我们一再论述的风度,或者说品格。

        ……朱鸿说晚宴有陈忠实,真的吗?朱鸿当然,未曾有过哄我的前例,只是我现在,很想跟陈忠实说话。于是拨通他的手机,予以“核实”。“真的,”陈忠实问了我下午的位置,“我车六点钟来拉你,一块儿走。”

        我从未请陈忠实吃过饭。我们总是相逢在别人邀请的宴席上,或者各种文艺活动结束后的饭桌上。实际上我很厌烦甚至厌恶饭局。我感觉饭局是对于生命的蹂躏。我常在快要吃饭的时候关掉手机,以免被饭局了。我的单位在西安城墙外,一进建国门,一街两行全是小饭馆。我常加班到八点,有意错过吃饭的热闹时段,背手散步,走进建国门,找一碗家常饭填饱肚子。

        作家协会正在建国门里。某次,也是八点钟左右,我又走进建国门找饭。我打通陈的电话,说如果你在办公室,也不忙的话,我饭后就来聊一会儿。“哈哈,我也没吃!”他说作协门口有家面馆,非常好。“我请客!”“我请,我发起的!”我们很快在那家面馆见面,就坐。陈忠实由于影响力巨大,马上就有三个女服务员来到桌前。她们一律手捏圆珠笔,恭听我们要点什么菜。可是非常遗憾,我们只要了两小碗扯面,而且共同商议后决定:不喝酒了,也自然不用点菜了,就是纯粹的吃个饭。“只把面汤给咱上满些。”陈忠实大气地说。三个姑娘很惊讶,很失望地退下了。我们的肠胃是一样的,都是由乡村母亲培育出来的。记忆里的美食,莫过于油汪汪的扯面了。后来进城,混出点名堂,所谓吃香的喝辣的。时间久了,便觉得那种吃法其实很累赘,因为那完全是吃虚荣吃面子吃什么狗屁身份——压根不是肠胃的需要。

        可笑的是,一小碗扯面五元,饭上之前,我俩竟还为谁今天请客争执不休。他理由是在他门口,我理由是我发起的。“咱俩都大方啊。”他笑了。我俩吃的时候,老板不断来询问盐轻油重不?辣子大蒜合适不?当我抢先吃完去买单时,老板怎么也不要。“买,”陈忠实也紧跟我身后,手里晃着十元钱,“不掏钱咋行!”

        经过一番推让,十元钱总算由我出了。出门后,他说:

        “你看到这吃饭的,都是小职员和民工,利润少,咱要再白吃人家,不该,很不该。”

        接着,他又很后悔地说:

        “咱应该点些酒菜,让人家赚点钱嘛。”

        与陈忠实交往了二十多年,这是我唯一请他吃过的饭,破费了十元。不,是五元,因为另五元进了我的肚子。

        想表达对陈忠实的敬意。怎么表达?犯难。家里固然有点好烟好酒,但他只抽雪茄,白酒基本不喝了。送钱?他那收入,单是一部《白鹿原》,就印了上千万,又再版了十几年。忽然看见茶几上,放着一盒故乡的明前茶,是县老爷馈赠的,产量相当少。就送他一盒茶吧。

        果然差五分钟六点整,手机响了。“方老师下楼!车三分钟就到了!”我立即提上茶叶出门。好在电梯刚到,一分种下楼,一分钟跑出院子,站到马路边。感谢电梯,如果让陈忠实等候我,那是极不应当的。

        一分钟过去了,只见一辆黑车远远地摇下玻璃,一只大手招展出来。车子缓缓停到脚边。我迅速上了后座,放好茶叶,叮咛他不要送人,自己享用。车里的烟味,说是雪茄其实就是乡村老汉吸的那种旱烟味道,很浓很呛。“我咋闻不见呢?”我说酿酒师也闻不见酒味。他笑了,摇下玻璃,放烟,一任雨点飘向他的沧桑脸颊。

        14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叫《陈忠实写意》。我现在要补充一句:沧桑这个词,唯有用在陈忠实脸上,才叫传神。这么说吧,沧桑这个词、这两个汉字,等待了几千年,才如愿以偿地准确地落实到陈忠实的脸上。

        如果某人也说自己沧桑,那我认为他有盗窃之嫌。

        在长安南郊的常宁宫,饭局上多为闲话,所以略去。不过我带着相机,开饭前后,给所有人拍了照片。

        返回时有三辆车,陈忠实坚持要我上他的车。“把你咋拉来的,再把你咋拉回去。”

        “我发现文学有两种形式,”车里我说,“一种是文学本身,一种是文学活动。迷醉活动总怕被世界遗忘的人,会经常制造些事情,在媒体上哄哄。其实跟文学毫无关系。不过这些人,你不让他‘搞’文学,又让他‘搞’啥呀!”

        “哈哈,是的,嗯,是的。”

        “你最近忙些啥?还是没完没了地给人做序?”

        “就是。给某某和某某刚写完序,某某又把书稿拿来了,让写!”

        我说你太认真,答应写序就非要通读书稿,才动笔写,多费事呀。杰出的书稿不必请人写序,请人写序呢书稿又多半平平。很委屈序家,因为写序就是夸赞。

        对我这番比较刻薄的话,陈忠实没有吱声。我弄不清他的内心。

        他忽然说:

        “我最近有个怪想法。给同龄的老文友们写序,权当写怀念文章呢。”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冒出这样的念头!

        “我用序言怀念他们,他们活着,看了,多好!他们死了我再写文章,只让家属子女看,跟死者,你说说看,有什么关系?”

        我的脑子有点短路,不知说什么好。后来还是说了一句平庸的话:

        “你这想法很深刻。深刻。”

        “要是我死到他们前边,”他点燃一只雪茄,长长地吐出一口,“我要是死到他们前边,就没机会怀念他们咧!”

        沉默几分钟。他继续说:

        “人死了再写怀念他的文章,添盐加醋,甚至捏造事实抬高自己,谁又来澄清?”

        这个话题应当岔开,或者转移掉。我说:

        “我很佩服你不断应酬、写序,还有没完没了的饭局。有些朋友天生了饭局多,好像是他母亲当初在厨房里或者饭桌旁怀孕了他。其实也多半没什么正事,就是纯粹吃饭喝酒。他们邀请我当然是因为他们抬爱我,但我真是不想去,没意思。我说你们权当我‘音容宛在’好了!”

        他总算笑了。情绪拧转后,我又说:

        “建议你也面情硬点,能推辞的就推辞掉。不能为了‘德高望重’几个字,搞得自己太累。”

        “哦?那你邀请我开你的研讨会,咋推辞?”

        哈哈,把我问住了。

        车到楼下,停住。他要推门下来,后座的我倾身前靠背,紧握住他的手,摁住他别动。

        “你下车就折煞我了!”

        “那好,再见!”

        车走多远了,他的大手还在车窗外,摇着。

        雨点密集起来,生理感觉很渗凉,但是心理感觉很温暖,很温情。一进家门,就给妻子叙说了方才的事。妻子听后,重复了那句她曾说过的老话:

        “多好的老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