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院长Kettl教授专程来到苏州,向苏州首期赴美公共管理硕士班的26名学员授予学位。这是江苏省首家启动实施的中青年干部中长期境外学位项目。
“9、20、200”的挑战之旅
首期赴美公共管理硕士班学员的平均年龄为37.2岁,来自苏州各县级市、区和市级机关各部门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均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县处级干部19人,后备干部7人,女干部9人。
与以往短期境外学习不同,这是一次“货真价实”的考量。从最初选送到苏州大学进行英语强化训练时的45名,经过马里兰大学的层层考核、筛选,到最后成行只剩26名。首期赴美EMPM(高级公共管理硕士)班党支部书记和班长郦小萍告诉记者:“全英文授课成了我们求学路上的第一大障碍。大多数同学过去十年或更长时间内,基本没有接触过英文,因此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几乎每天都学习到深夜12点以后,不少同学边走路边听英语电台。”
来自昆山的学员陶金花用“9、20、200”来归纳赴美学习的压力和挑战。“一年学完9门课程,通常这是美国大学一年半的学习计划;进行了20多次参观考察,涵盖美国各级行政立法机构和金融、经济及非政府非赢利协会组织;平均每周要读200多页英文资料。”随后,陶金花又诙谐地补充了一个数据“50”,“这是我们眼镜增加的度数。然而,眼睛近视了,眼界却开阔了,目光更远大了。”
不少学员都向记者提及苏州市委组织部部长王立平的勉励:“越是困难的任务,将来完成后越有价值;越是艰难的时光,将来越值得回味;越是难学的知识,将来越能成为特长”。如今,这份勉励在学成归来的学员们身上得到了印证。
学员施燕萍告诉记者:“顺利完成学业,终点就是另一个起点。我们学会了用世界的眼光看苏州,用更先进的理念、更科学的方法审视自身工作,形成创新思维。”从马里兰大学学习归来,施燕萍担任了太仓市科教新城党工委书记兼主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人习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问题。所以,当我接手拟投资近亿元的沿沪生态林带项目时,我思考的是怎么做才能成本最小化,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怎样利用经济杠杆制定科教新城主导产业的扶持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
在美国,除了紧张学习,学员们还抓住机会宣传苏州、推荐苏州。临时党支部和班委会组织学员开展各项交流活动,积极推介苏州的投资环境。一年间,经过他们的“牵线搭桥”,共有3个留学生项目落户苏州;促成SandySprings市和太仓市达成结为友好城市的意向。
“人才为先”的转型升级之路
来自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的学员薛臻告诉记者:“这次学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干部培训,它是苏州市委通过开展国际化学历教育,探索提升干部素质和创新干部教育形式的大胆尝试。”
2008年,苏州市委提出,分批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境外进行学历培训。苏州市委组织部几经考察、调研,最后选定公共管理专业在美国排名靠前,着重发展学员在政策分析、管理、领导能力以及学术研究方面能力的马里兰大学作为培训机构,为期一年。
包括首批学成的26名学员,苏州已连续举办了2期共57名优秀中青年干部赴美中长期培训班。今年,苏州市将继续选派第三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赴境外培训。目前,18名出国培训预备人选正在苏州大学进行英语强化培训,为6月初的校方入学考试做积极准备。
这种自主培养人才的尝试,在苏州有着深层次的背景。十年前即被外界称为“世界工厂”的苏州,如今确实到了一个重大拐点,到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以及此次赴美培训班学习成果汇报会等多个场合,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表示:“苏州要努力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列。”因此,创新干部培养方式,是苏州转型发展的内在迫切需求。
如何“走在前列”?蒋宏坤认为:“要真正从唯GDP的短视行为中走出来,推动苏州由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战略向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战略跨越。而人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的首要因素,苏州必须构建一支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管理人才队伍。”
苏州对中青年干部进行国际化学历教育培训,得到了江苏省委组织部的高度肯定,将之列入2008年度全省十大优秀创新创优成果。2009年4月,江苏省委组织部在全省范围内也选拔了30余名中青年干部,赴马里兰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公共管理硕士培训,但核心课程根据全省实际需要,作了差别化调整。
在苏州市首批赴美学员成果汇报会上,蒋宏坤由衷地期待,“每一位学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断传来佳音。”苏州所期望的通过创新干部培养路径,达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步伐、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的目的,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苏州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在今后实施跟进式服务,更好地让人才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