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今年提出“稳定发展”——一词之差,却蕴含着“要加快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深刻内涵,中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步伐也由此更加坚定。
“软”“硬”结合拓市场
商务部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占比虽然略有下降,但对东盟、印度等新兴市场的贸易份额却有所增加,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形势进一步拓展。九三学社参政议政部部长张化本委员分析认为,东南亚、非洲和拉美等地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发展需要,愿意引进外资,且有优惠政策,因而机会较多。中国企业在加大对发达地区海外并购的同时,可以结合产能调整,进一步加大与这些国家的合作。
在浪潮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丕恕代表看来,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没有核心技术就谈不上自主品牌,没有自主品牌就谈不上市场竞争力。2009年,浪潮集团研发的自主品牌服务器能首次走出国门,靠的正是自己的核心技术。
然而,国际市场的残酷竞争现实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现象抬头让我们认识到,“中国制造”仅有自主知识产权等“硬件”还不够,还必须具备多种“软件”支撑。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正在调查的134项贸易保护救济措施中,77项涉及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也是打破区域贸易壁垒的有效形式,但企业必须学会在频发的贸易摩擦中用法律武器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委员说。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理事会理事长张志刚委员建议,稳外需首先要稳政策,应继续稳定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委员认为,只有坚持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企业“走出去”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此外,坚定不移地实行本土化经营,善于聘用当地员工,适应当地风俗人情与市场需求,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与行业规则,也是关键所在。”
自主创新调结构
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产品少……国际金融危机让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进一步显现。
“目前我们60%—70%出口产品的主导权不在自己手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小济委员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改变被动局面的时候了。“政府应关注和鼓励本地企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调整出口结构,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包括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努力培育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迅速。2009年,服务外包解决了71.1万人的就业,其中大学毕业生49万人,被称为“不出国门的高级劳务输出”。张志刚委员认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是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应加快制订财政、税收、金融等系列优惠政策加以支持。
作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一种有效方式,加工贸易虽然在促进就业、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却存在加工链条短、增值率低等问题。对此,张小济委员建议,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其向上下游延伸,以尽快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
“要转变外贸结构,就要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广东省珠海市市长钟世坚代表认为,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企业能带动更多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两个市场”促平衡
“外贸的概念应该不仅是一个稳定出口的概念,更有一个促进进口、平衡发展的概念。”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
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全年贸易顺差为1960.7亿美元,同比减少34.2%,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现象正在得到改善。“贸易对经济的最大贡献不在顺差,而在优化结构。”张小济委员指出。
在张小济委员看来,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功经验有两条:一是改革,通过制度创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二是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方面,通过进口特别是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引进,在技术改进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促进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引导自主创新和进口替代,将生产要素转移到高效率产业,带动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国际市场相对更加开放,也为这种引进创造了条件。”
与此相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进口,稳定各项进口促进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敦促发达国家放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报告中还提到,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对此,李稻葵委员认为,要从简单地引进资金转变为引进技术、机制、人才乃至公司文化,在引进的同时还要避免国内资源的外流。
“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复杂形势,不仅需要开拓国内市场,更需要稳定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效节约利用国内资源,更要充分开拓国际资源。”张化本委员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