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政府前不久提出财政紧缩计划,通过加税、冻结公务员薪水、削减福利及退休金等措施,将2010年财政赤字削减48亿欧元。这个让民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计划,看来很难得到希腊人民的拥护。3月11日,250万名希腊人在一周内两次走上街头全面罢工,抗议政府紧缩财政的计划。希腊舆论认为,欧盟和美国支持的这一紧缩计划是在转嫁危机,最终会拖垮希腊经济。
帕潘德里欧总理在与奥巴马会面后的记者会上一再强调要“共同打击投机交易”,声称希腊今天的困境是市场炒家一手造成的,并呼吁美国揪出企图借机兴风作浪的金融投机商。此间舆论认为,在债务危机如此紧张的形势下,希腊政府似乎还没有正视自己面临的问题,正面回答市场和国际社会对希腊危机的质问,而用“金融大鳄”来转移国际社会的视线,颇有避重就轻的味道,令人无法对解决希腊危机树立足够的信心。
一年多来,在各国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殚精竭虑、初见成效的背景下,来自希腊的债务危机,为从美国华尔街开始的金融危机火上浇油,造成了新一轮的危机,重创了希腊的经济和国际信誉,对欧元区的经济和信誉也造成了恶劣影响。与此同时,祸不单行,欧元区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的金融风暴也山雨欲来,甚至连非欧元区的英国也不能幸免。希腊政府对这场“早晚会暴发的危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华尔街的帮助下,当年希腊为了能顺利加入欧元区,隐瞒了真实财务数据。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希腊政府继续大幅举债,“拆东墙补西墙”,从而陷入更深的危机,最终成为“金融大鳄”的猎物。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不得不突然宣布,当年的财政赤字预计会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2.7%,公共债务将达113%,均远超过欧盟规定的3%和60%的上限。直到这时,希腊才被迫向欧盟及国际社会求助。
此间舆论认为,希腊危机最乐观的结局,是依据自己的努力,节制开支、重振经济,最终走出危机。最坏的结果则是,当事国退出欧元区,重拾已经被废弃多年的原本国货币,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但这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因为现在不符合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标准的,不只是希腊一家。不仅退出欧元区的国家不会轻而易举地重新转型,甚至欧洲乃至全球货币市场有可能顷刻之间发生巨大动荡,最终导致欧元彻底崩溃。
除此之外,还应该有稍好一点的第三条道路。欧盟各国、特别是德法两大欧盟“火车头”要迅速采取得力措施,帮助希腊走出危机。其中,作为欧盟经济“首富”,德国的作用更重要些。但德国总理默克尔明确表示,她反对“在不是绝对必要的情况下”向希腊提供财务援助。
前不久,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已经回绝了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进一步插手希腊危机的呼声,表示欧洲自己的问题要自己解决。同时,比利时首相莱特姆提议,在欧元区设立统一的财政或债务管理部门,防止其他欧盟国家像希腊一样陷入债务危机。卢森堡首相、欧元区主席容克则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同提出成立“欧洲货币基金”(EMF)的建议,为陷入危机的欧元区国家提供帮助。
但是,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方案,短期之内无法实施。希腊危机揭示了欧洲经济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会不会进一步演变成“欧元的危机”,我们拭目以待。
(本报布鲁塞尔3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