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员工40%是当地人,60%来自全国各地,今年春节后流失的几乎没有。”在京西宾馆的会议室里,刘锦兰代表一发言,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刘锦兰告诉记者,现在确实有一些沿海企业面临“用工荒”,而他的企业之所以能留住员工,办法就是当好“后勤部长”。
刘锦兰的企业位于江苏泰州兴化的一座小镇上,有员工1万多人。“我们那里地方小,要稳定员工留住人才,就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让员工在企业所在地安家落户,是他的“绝招”之一。“员工来了,衣食住行都安排好,他们就不想走了。”刘锦兰介绍说,公司每年都投巨资兴建职工公寓,已经让6000名员工安了家。普通公寓只需交一点物业费就能住,大户型的专门用来奖励连续3年评上优秀的一线员工,而对于技术和管理人员,还有另外的激励办法。
“现在已经有几百套公寓奖励出去了,希望将来所有的公寓都能奖给职工。”他笑着说。
刘锦兰认为,企业一定要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诉求,原有用工模式需要创新突破。因为新一代农民工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要求比较高,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等因素对他们的选择和流向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即使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拖欠员工工资。”他说:“企业是个大家庭,作为领导不仅要算生产经营账,还要算员工福利账。后勤保障做好了,员工心情舒畅了,生产经营才能搞上去。”
刘锦兰指出,在一些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实行的是按照属地化管理,即劳动力在哪里工作,就属于哪里当地人口的一部分。他建议借鉴这种管理办法,以增强农民工对打工地的归属感,减少流动性。 (本报记者 王逸吟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