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属软实力,而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主席刘德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在编制“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应站在推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着力打造京津冀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示范区。
京津冀文化产业有巨大合作潜力,亟待协调发展
“京津冀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雄厚基础。”刘德旺委员介绍,《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曾将环渤海地区规划为我国三大文化产业带之一。近年来,京津冀三地都将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来培育,文化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到2000多亿元。
他谈到,京津冀有相近的文化背景、相连的地域人缘,但三地在发展文化产业上仍不够协调。总体上看,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厚重而且强势。
天津市在积极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酝酿、建立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河北作为京畿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积淀深厚,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先天基础雄厚,未来前景广阔。三地文化产业各有优势,可以互相补充、共同发展,但目前自成体系,未能实现区域合作共赢。区域内还缺少在资本、人才、管理、运作、品牌等方面联系密切的连锁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企业之间的合作多为一次性或短期的,缺乏长期、规范、稳定、深入的联系,巨大的合作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应建立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资料显示,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占到整个GDP的25%,日本也达到了20%。而目前同全国一样,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还比较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刘德旺委员建议,在编制“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统筹规划京津冀区域文化产业,使三地错位发展,把“短板”变长、优势做强。
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离不开好的协调机制。刘德旺委员建议,应建立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在发展规划、项目立项、资金安排等方面对这一区域给予支持。同时,引导京津冀三地真正建立起文化产业发展信息互通机制,明确各自的分工,建立有效的文化资源整合、生产要素重组、流动和创造机制。
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加快京津冀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相当重要。”刘德旺委员建议,当前,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是以资本为手段切实统筹跨区域、融合性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资与开发,利用京津冀文化产业带等特大项目带动区域合作,将项目统一布局;二是以市场化手段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鼓励企业组建跨区域经营的现代文化企业;三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各种文化生产要素市场的联网,形成各类文化专业市场的联合体;四是合力推进区域性文化产业园区联盟,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协作,分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理念的研究成果。
他还谈到,应积极指导京津冀三地搭建政策、资本、人才、技术等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合作机制、设立区域协调资金等手段,增强区域文化产业的实力、活力、竞争力,最终将京津冀区域打造成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