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8日 星期一

    新闻人物

    樊锦诗委员:愿做敦煌的女儿

    作者:本报记者 罗 旭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8日 05版)

        政协会场上,一位衣着朴素、寡言少语的老人走到哪里都会被记者团团包围,她就是把青春交给大漠戈壁、把敦煌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敦煌的女儿”——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委员。

        作为一名连续4届当选的老政协委员,樊锦诗对参政议政的热情始终不减。今年,她的提案还是离不开她魂牵梦绕的敦煌。她在提案中建议,敦煌应积极利用太阳能资源,发展光电产业,走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道路。

        72岁的樊锦诗身材小巧,是位典型的江南柔弱女子。但是,她的内心却是坚定的,近半个世纪的大漠风沙也未曾动摇过她献身敦煌文化保护的意志。

        樊锦诗生在北京,长在上海,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63年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了戈壁滩中的敦煌,而且一呆就是近半个世纪。大学时代,她和同学彭金章相恋,毕业时彭金章去了武汉。1967年,樊锦诗与彭金章在武汉结婚。23年之后,丈夫彭金章放弃了他在武汉大学创办的考古专业,与樊锦诗在敦煌团聚,共同投入敦煌的保护与发展。

        40多年来,樊锦诗先后牵头完成了莫高窟北朝、隋以及唐代早期分期断代的研究工作,开创了敦煌石窟考古的新天地。自1979年敦煌莫高窟对外开放以来,樊锦诗敏锐地认识到,保护敦煌必须要立法,还要科学规划。在她的参与和推动下,《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相继出台。

        2003年全国两会上,樊锦诗联名其他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最终促成了巨额投资的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而今,一个全新的“数字敦煌”正向人们走来,敦煌研究院当之无愧成为世界敦煌学的研究中心,“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说法永远地成为了历史。

        “国家的命运决定了敦煌莫高窟的命运。”樊锦诗平静地对记者说,“我这一生很幸福——我有一个好爱人,又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守护敦煌遗产而奉献力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