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8日 星期一

    多彩贵州 协调发展

    ──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

    作者:本报记者 曾 毅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8日 08版)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贵州,林树森代表选择的是“多彩贵州”。

        多彩体现在成就上。“通过十年的西部大开发,贵州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937.5亿元到去年的3893.51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了4.8倍,财政支出在中央的帮助下增长了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6.3倍。二是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省公路交通里程平均每年增加一万公里、全省水利建设投入198亿元,全省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在最近4年新增解决了74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贵州最大的水利项目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已于去年11月获得国家批准开工建设。三是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40%。污染防治是工作的高压线,在全国率先实现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全部关停。四是特色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西电东送工程成为贵州西部大开发最成功的工程,能源工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农村低保、医保、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等重大民生问题通过系统的制度安排从总体上得到根本解决。六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林树森坦陈:西部大开发十年,是贵州历史上经济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

        成就背后是超常的努力。在他看来,尽管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分平”,却有着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尽管贵州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落后、交通条件差、商品经济不发达,却有着自己的后发优势;尽管贵州是西部的西部,但落后并不可怕,只要发展是可持续的。

        从正视现实开始,林树森代表认为,要做的,是找准着力点、突破发展瓶颈,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我们坚持的是以系统的思维和统筹的办法推进西部大开发、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西部大开发、用战略的思维在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中谋划西部大开发、按深化改革开放走市场经济的原则建设西部大开发、在生态文明中实现西部大开发。”

        于是,贵州选择了发挥没有受到污染的优势,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加快改善交通物流、水利等基础条件,打出自己的特色牌。“未来我们还将建起连接泛珠、东盟的一个国际旅游大通道。那样不仅极大地缩短了贵州与珠江三角洲的时空距离,还能连接起沿路3000多公里诸多成熟的旅游点,更使得东盟与珠江三角洲通过陆、海、空全面开展交流与合作。”林树森介绍说。

        在毕节试验区,这里从建立之日起就提出了“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如今,毕节的森林覆盖率从14.9%提高到40%、人口出生率从21‰下降到7‰、人均收入从原来的几百块钱增加到现在的几千块钱。“试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一个地方要有一个系统的思维,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看似要慢,但却是科学发展的最好佐证。只要可持续,就会全面、协调。”

        贵州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更把目光放在与其他省市的差距上。“现在穷不要紧,只要把基础设施搞好了,把环境保护好了,子孙自然有发展的办法。只要把交通、水利、石漠化治理、污染防治四大基础性工作做好了,把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好了,贵州整个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肯定会有一个大的提升,我们就能把一个山川秀美、团结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贵州呈现给所有关心、关注、关爱贵州发展的朋友。”林树森充满了希望。“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这就是我们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两方面去绘就贵州全新的画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