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在辽宁代表团驻地,来自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英国路透社等媒体的中外记者,将人大代表、辽宁省阜新市市长潘利国团团围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年两会最热的词之一,阜新是我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阜新模式”备受各界关注。
潘利国代表介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项世界性课题,在我国也具有普遍意义。阜新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经过8年多的探索和实践,阜新转型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都已经成为一笔财富。
阜新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的4个煤炭和电力项目建在阜新。阜新累计为国家生产原煤6.5亿吨,用60吨的车厢装运可绕地球4圈半,发电2000亿千瓦时。然而,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企业破产,大量矿工下岗、失业。
“矿竭城衰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多元化的新兴产业。”潘利国代表告诉记者,转型以来,阜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产业、环境和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加快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供应、新型能源、煤化工三大基地建设。规划了液压、现代皮革、家具研发制造等3个超千亿元的重点产业集群,引进了神华、华润、龙源及鲁花花生油、尤尼深风机制造等著名企业和品牌。
潘利国欣慰地告诉记者:八年来,阜新经济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2.7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6%和21.6%,走出了一条符合市情的转型发展道路。现在,阜新全市5000辆出租车、2/3的居民用的都是清洁能源——煤层气,是全国第一个利用“瓦斯”的城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采访时,潘利国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说,德国的鲁尔、英国的曼彻斯特等城市转型都进行了50年。他提醒大家,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资源型城市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传统的拼资源、拼环境、拼价格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危机也是一个强制性的优胜劣汰过程,资源型城市和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