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8日 星期一

    民生关注

    愿“蜗居的滋味”早日消失

    ——代表委员谈保障性住房建设

    作者:本报记者 曾 毅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8日 06版)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有人统计发现,“住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4年和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住房”一词只提及了1次,2008年、2009年已经提到20多次。从提及次数来看,住房是几年来热度升温最快的话题。

        不仅是政府工作报告在关注。从2004年开始,国内几大门户网站在每年的两会前都会提前推出热点调查,住房问题从2008年的第十位升至2009年的第七位,再到今年的第二位。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那句“我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让全国百姓动容。

        “安得广厦千万间”,这个久远的命题在今天依旧和百姓休戚相关。 

          保障性住房是抑制房价的有效手段

        温家宝总理曾经表示,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居民的住房都有相当的改善,大概是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增长了5倍,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了3倍。但是由于我们国家人口多,土地面积又少,所以住房成了人们生活当中的一个困难问题。

        房价上涨过快,有庞大市场需求支撑的因素,背后是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居住需求得不到满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使中低收入群众有房可买、可租,才能平衡供求关系,削弱房价上涨的基础。

        为此,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有很大一部分将议案、提案指向了保障性住房。致公党中央提交的提案中认为,调整和完善土地供应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比例,是解决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问题的关键。他们建议明确规定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土地供应的比例,如可以采取4:3:3的土地供应结构,即在年度土地供应中40%用于经济适用房,30%用于限价房,30%用于商品房。也就是说,应将七成土地供应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于低收入家庭,可以由政府购买部分经济适用房作为廉租房的房源。

        “下一步会有更为细化的遏制房价上涨的系列措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稳定未来房价持坚定的态度。

        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对于这个数字,有关专家预期,投资规模和预期相比虽有一定的差距。但今年房价不会出现像去年那样疯涨的局面,成交量相应也会有一定回落。

         保障性住房需要政府勇担重任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江西上饶市委副书记、市长董仚生代表介绍说,2008年—2009年全市实际新建廉租住房40.76万平方米(8152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11.165万平方米(2233套),实际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26046户,发放补贴金额2737.4646万元。为确保工程质量,保障性住房工作还被列入江西省监察厅的联系点。

        “通过棚户区改造,长春市近64万人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长春市棚户区改造工程获得2009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长春市市长崔杰代表介绍说,今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出了《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集中成片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长春则有望在三年内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市区平房连片的棚户区和三环路周边的“城中村”有望基本改造完成。

        黑龙江黑河市市长张宪军代表表示,2006年起黑河从政策扶持开始,积极筹措资金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他们把棚户区改造资金和廉租住房建设资金“打捆”使用,并对配建的廉租住房实行租售并举办法,对分配的实物配租住房,按成本的60%出售给实物配租户,回笼部分资金,用于建设廉租住房和解决困难家庭住房,既促进了资金良性循环,又满足了群众住房需求。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保障性住房用地实际供应1.04万公顷,同比增加30.9%,棚户区改造用地实际供应0.3万公顷,较好地确保了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供应。2009年到2011年,我国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建设保障性用房750万套。2009年已经完成了200万套。今年将完成500多万套,可以提前一年完成计划。

        “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政府工作报告为今年的工作勾画了蓝图。

         解决问题需要集体转变观念

        “遏制房价上涨过快,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是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同时还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地方政府不改变依赖‘土地财政’的惯性思维,地价、房价很难从根本上回归理性。”曾经有过多年建设行业工作经历的吉林省旅游局局长石国祥代表表示。

        在这样的呼吁中,公有产权、公租房等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需要转变观念的还有百姓自己。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到2020年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住有其居,并不一定都能做到住有其屋,我们这个屋是指自己的房屋。因此,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要住公用的租赁房,还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者,包括农民工要租用廉租房。”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语重心长。

        “我们年轻时不是蜗居而是无居”、“年轻人不能指望一毕业,政府和社会就给你提供一个不用争取的住房条件。解决问题比较现实的办法是为他们提供租赁房,实现有房可住。”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国居民重买轻租、喜大厌小,住房消费意愿和支付能力严重错位,不仅不利于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也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不足的国情,更不利于房地产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徐秀玉代表提出了关于全国范围试推行公租房模式的建议:分流购房者是调整房价的重要形式。让刚刚毕业的年轻人租房;经济不宽裕的市民购买经济适用房;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白领,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符合自己经济实力的小房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