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5日 星期五

    新闻人物

    陈燕萍代表的“为民情怀”

    作者:本报记者 王逸吟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5日 05版)

        陈燕萍代表的房门开着。敲门进去时,她正在接受一位记者的采访。

        “我的时间都被你们预订了。”她微笑着,“别着急,一个一个来。”

        过去一年,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法官陈燕萍是不折不扣的新闻人物。人们关注她对当事人的耐心倾听,关注她对患病女孩小敏的真心爱护,更关注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工作方法在转型时期化解矛盾的独特作用。

        社会关注法官陈燕萍,人大代表陈燕萍也在关注社会:“作为法官,我要对微观的案件负责;作为人大代表,我要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

        法官的特质让陈燕萍特别注意留心观察。餐厅里、会场上,她喜欢拉着代表们聊天。“我很想了解各个行业的人的生活状态,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以后遇到这方面的案子,就能做到有理有据。”

        善良、直率,是陈燕萍的性格。这从她带的两份建议就能看出来。

        一份《关于依法从严从重惩处拐卖儿童犯罪分子的建议》,缘于她和2009年度法治人物之一、“宝贝回家”网站的创办者张宝艳的相识。“张宝艳告诉了我很多拐卖儿童的案例,听得我直掉眼泪。”陈燕萍说,“目前国家只追究拐卖儿童的人的责任,买儿童的人却不需要承担责任。我认为,买儿童的人也应该承担责任。”她还建议,要将拐卖儿童的状况纳入社区治安综合评价,在全社会形成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合力。

        另一份《关于建立特困群众执行救助基金的建议》则来自于陈燕萍办案的体会。“靖江法院每年都有几十件案子,虽然判了赔偿,但被告要么入狱服刑没有经济来源,要么一贫如洗,使判决得不到执行。判决得不到执行,群众怎么相信我们?”陈燕萍说,近年来,各地都在探索救助涉诉特困群体的办法,但各有各的做法,缺乏统一机制。她希望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救助基金。

        陈燕萍坦言,两年前刚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时,自己多少有些紧张。“现在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人大代表履职要关注大问题,就大政方针主动建言献策。”她如此总结自己的心得:“法官和代表,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背后的理念是一致的,就是一心为民。” 

        (摄影:本报记者 程伟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