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5日 星期五

    让理论走进百姓心灵

    ——知识界代表委员赞扬党的创新理论普及化宣传

    作者:本报记者 倪 迅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5日 03版)

        在两会代表委员驻地,记者采访知识界代表委员时听到一个反映:这几年党的理论武装新意迭出,理论普及形式多样,使党的创新理论走进了百姓心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

         “理论创新,不仅在内容,也在形式和途径”

        本报2月21日刊登的一则“征文启事”,成了知识界代表委员谈论的一个话题。

        这个启事,不仅引人注目地向全社会推荐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专家刚刚评出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等十本优秀通俗理论读物,而且告知社会各界要在全国范围进行有奖征文,围绕这十本推荐作品谈阅读心得。优秀征文还将在中央媒体择优刊发。

        许多代表委员说,这件事很有意义。理论一经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理论也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会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而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让广大群众掌握,就必须创新理论普及的形式。

        曾被誉为“高擎科学理论火炬”的全国政协常委许志功,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理论战线的突出代表,深知理论普及在形式上创新的意义。他和他的同事们一道实施的“解扣子、探路子、编集子、育种子、做样子”的政治理论教学模式,已被部队社科研究机构推广。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还充分发挥网上理论宣讲的优势,利用“宣讲家”网站,将相关精彩宣讲编辑压缩上传,为全市党员干部和网民的理论学习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服务。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对于创新理论为什么要普及,理论普及形式为什么要创新,知识界代表委员有许多精彩的见解。

        有的代表委员认为,这是实施党的“凝聚力工程”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虞云耀说:“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推进党的建设这一‘凝聚力工程’,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群众,用人文关怀温暖群众,用民主纽带凝聚群众,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有些代表委员认为,做好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注意理论的普及和教育形式的创新。全国政协常委韦建桦说:“只有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把宏大的主题转化为生动而亲切的细节,才能让理想教育回归生活。”他提起在苏州大学考察时曾对那里的师生们说:“青年人健康人格的养成,青年人的理想教育,要富有说服力和亲和力,要注重教化和熏陶的统一,使我们的教育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通俗而不低俗,浅显而不肤浅”

        搞好创新理论的普及化宣传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一门学问和艺术。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委员的哲学课,被学生们称为吉林大学的一道靓丽景观:艰深的哲学,在他的讲授下,不仅成为通俗易懂的道理,而且成为亲切的思想交流。因此他讲课时总是座无虚席,甚至过道里也挤满学生。听完课的人总是发出这样的感叹——“听孙老师的课是令人难忘的享受!”对于如何得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孙正聿的体会是:求真、求实、求深、求美。他的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坚实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

        全国政协常委李君如说,今年评出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等十本优秀通俗理论读物,追求的是“深入浅出”。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有“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四种境界。“深入浅出”是第一境界,也是最难的境界;“浅入深出”的“深”是打引号的,这是一种最坏的学风,是做秀。这些优秀理论读物通俗而不低俗,浅显而不肤浅,以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的语言、图表、资料链接等形式,普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方针政策。

        离开代表委员的驻地前,记者了解到他们有个相同的期待,那就是希望思想理论界能够拿出更多集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理论精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