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大学教师,我喜欢我的学生们,更关心他们走出校门后的第一关——就业。看到连续几年就业形势严峻,我想,得为学生们做点什么。”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所长柯惠新委员恳切地说。她递给记者一份提案——《建立农村大学生就业“放飞工程”,调动全社会力量帮助贫困农村大学生就业》。
多年的执教经验让柯惠新委员认识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朴实、勤奋,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面临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农村孩子教育投入成本相对高、经济压力大,就业回报期许急迫,而相对较差的家庭经济条件,让他们无力参与更多专业拓展和技能培训。再加上社会资本匮乏、欠缺职场经验,导致一些孩子存在自卑心理,而用人单位也往往对农村大学生存在偏见与误解。种种因素相互叠加,增加了他们的就业困难,为农村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提案里,柯惠新委员列举了自己和研究团队通过实际调研得出的结论。
怎么帮助这些农村里“飞”出的金凤凰们真正翱翔云天呢?柯惠新委员征求多方意见后,提出了一个设想:组建“农村大学生就业辅助机构(基金)”,从升学指导、在校培养、就业指导、经济保障等环节入手,多方施力、齐心协作,建立一个长效运行机制。“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放飞工程’,希望他们都能自信地飞起来”。柯惠新委员说。
翻开提案,看到的是对“放飞工程”具体功能的详细阐释:
——募集吸纳社会各界资金,建立专项扶助基金,对困难学生提供资金资助、无息贷款等帮助;
——提供教育规划、职业技能及素质培养,切实增强职场竞争力;
——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规划,提供实践、实习和工作机会;
——提供长期性、全程性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塑造健康积极的农村大学生……
“我相信,这个机构一方面能够切实帮助农村大学生,一方面也能改变社会各界对他们的片面印象,使他们的价值被肯定、得发挥。”柯惠新委员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