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4日 星期四

    国政分析

    洞察美国政治运行的潜规则

    金灿荣 《 光明日报 》( 2010年03月04日   11 版)

        “9·11”之后,放眼世界,反恐行动不断升级。但恐怖活动依旧此起彼伏。最近,在巴基斯坦,在伊拉克,在阿富汗,一次次的恐怖袭击造成大量平民包括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伤亡。

        我们的世界出了什么问题?恐怖分子怎样组织实施一次次骇人听闻的恐怖活动?恐怖活动背后有什么社会根源?白宫和五角大楼的显贵们对不断升级的恐怖威胁负有怎样的责任?美国的情报机构是如何应对全球核恐怖威胁的?美国的政治大腕是如何操纵情报工作,向公众隐瞒真相的?人类未来的命运几何? 

        本书的作者没有直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从记者的角度,在采访了许多重要当事人的基础上,抽丝剥茧般还原了近年来一些重大事件的真相,启发读者自己去思索、去体悟。书中的主人公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牵动着世界的神经。

        罗尔夫,美国情报界可以呼风唤雨的高官,近年来想法设法寻求恐怖分子是否拥有和如何获取核武器原料方面的情报。

        乔治·布什,这位“超级自信”和崇奉个人直觉的美国前总统,将中情局的情报弃置一边,固执地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罗布·里彻,美国中央情报局既痛恨又离不开的人,辅佐中东某国的王子登上王位,后来“下海”加盟私人情报公司,为摸清核走私的地下渠道,又策划组织了通过“黑市”购买核原料的行动。

        贝·布托,秉持民主理想的巴基斯坦前总理,一直期待着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切尼给穆沙拉夫打个电话以保证自己回国后的安全。但鼓吹民主的美国认定掌握军权的穆沙拉夫更能保证自己的利益,切尼没有打那个电话,贝·布托死于恐怖袭击。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在美国发动战争前,派自己的情报局长向美国交了底,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也没有敌意。但觊觎石油利益的美国没有放过萨达姆和伊拉克。

        美国女律师坎黛西·戈尔曼,为捍卫被关押在关塔那摩的恐怖嫌犯的权利而奔走呼吁,在她和其他人的执著努力下,美国民主和人权的遮羞布被揭开。

        乌斯曼·霍萨,为追求美好生活而留学美国的穆斯林青年,在美国草木皆兵的反恐形势下尽管遭遇坎坷,却矢志不渝地追求着信仰与梦想的平衡。

        伊布拉希姆,一位十七岁的虔诚的什叶派教徒,由文化交流项目的资助从贫困的阿富汗山区来到繁华的美国,在好奇、不解、欢乐、痛苦、无奈、惊恐中经历着文化的碰撞、冲突与融合。

        ……

        面对着文化、民族、宗教、国家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作者提出并呼吁应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与交流寻求普遍利益和共同目标,实现各方的理解宽容、多元共存。但是,在现实中,政治私利往往凌驾于国家利益或全人类共同利益之上,就像本书揭露的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相一样。

        本书涉及的人物众多,线索也有许多条,情节设置纵横交错,乱中有序。阅读本书会渐入佳境,越往后读,精彩的内容和历史的真相呈现得越清晰,就越有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之感,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对国际问题、对美国政治、对情报谍战、对反恐战争感兴趣的读者,本书不可错过。

        (本文选自罗恩·萨斯坎德著、何云朝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村里的喧嚣:美国反恐战背后的故事》的序言,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