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2日 星期二

    改革创新助推教育优先发展

    ——代表委员热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2日 03版)

        2月28日,在历时一年半的编制修改之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与公众见面。

        正值全国“两会”开幕前夕,来自教育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对这份划定中国教育未来十年路线图的纲领性文件期望甚高,关注深切。

        “我数次参与《纲要》咨询工作,看到《纲要》几稿越来越好,十分欣慰。”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代表这样表达心中感受;

        “改革主线贯穿始终,创新思路亮点频出。”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委员如是评价《纲要》内容。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谋划突破发展,在全新的建设进程中实现教育优先,《纲要》承载着中国教育工作者的梦想与瞩望,而其中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新思路、新突破、新提法,则成为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焦点。

         “社会不只需要‘标准件’”

        ——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功在当代

        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生态”应该是怎样一幅图景,如何构建与时代诉求相适应的人才体系,这是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委员思考已久的问题。在他看来,《纲要》的相关界定,“明确了一个很好的导向”。

        “‘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这是对多样化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表述,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则明确了高素质人才自身应具备的素质结构。”李和平委员说。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委员注意到,关于人才培养的五个观念被首次总结提出——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对人才的渴慕与追求,是中国这个重文化的国度历来就有的优良传统,教育对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正是通过人才培养实现。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社会不只需要‘标准件’,对技术工人的培养和对科学家的培养同样重要。把这些观念写进纲要,可以引导社会各界更加全面地认识人才,更加理性地期待并参与教育。”

        “人人成才”,这也是周洪宇代表的一贯观点。他认为,《纲要》对人才培养的思路很明晰——首先指明了当今应树立的人才观,肯定了人才多样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这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为什么现在的模式培养不出钱学森,培养不出拔尖创新人才?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并切实改变的。”

        “人才不是‘千人一面’,人才培养就应避免‘千篇一律’。”张济顺委员对《纲要》中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深表赞同,“基础教育应该如此,大学更要在多样化育人模式上下功夫,不能走一样的路子。”

         “为‘偏才、怪才’打开大门”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利在千秋

        “拿到《纲要》后,我第一时间翻开的就是招考制度改革那一页。”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惠玲委员说。多年主抓基础教育工作的切身感受,让她对高考、中考制度的改革关切至深。而《纲要》给了她一连串鼓舞与期待。“比如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以前我们做得很认真,但有时大学招生并不重视,这次写入《纲要》,有利于这些举措的坚持与落实。(下转3版) 

        《纲要》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明确了学生可以多次选择,这都是对以往的突破。具体怎么操作?我期待着尽快出台相关细则。”

        高考作为人才培养“上下游贯通”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与公平,这是张济顺委员的观点。“向上,它决定了高等教育‘入口’的人才质量;向下,它引导着基础教育的走向与目标,改革高考,势在必行。”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参与了《纲要》中体制改革部分的制定,对招考制度改革了然于心:“当前分数挂帅、重点学校崇拜等问题,已到必须改革的时候了。考试招生改革的方向,主要是增加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性,增加考试多样性,给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以更多选择机会,不再一张考卷定乾坤。”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设计合理,重点突出。招考的胜出者,应该不仅有知识优势,还要有品德和综合能力”,周洪宇代表说。他建议改变现有招考方式,分类考试,比如,本科院校中36所985学校单独联考,考试成绩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程天权委员对此感同身受:“开创能力、良好情商、宽容心胸、社会责任感……这都是我们更为看重的素质,但因为很难量化成标准,所以在传统高考体制下无法兼容。唯分数论阻挡了我们为‘偏才、怪才’打开大门,《纲要》为中国教育走出这个误区划定了很好的指向。”

        (3)“回归大学育人本质”——扩大办学自主权势在必行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看到这样的字句出现在《纲要》醒目位置,贵州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高万能代表直言“令人鼓舞”:“高校管理的行政化趋向是社会热议的问题,《纲要》没有回避,态度明确,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学校自主权太少,校长对学校的事不能说了算,学校很难办出个性,办出特色。”朱永新代表说,应该加强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提倡教授治学、学术自由,让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程天权委员对温家宝总理1月26日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一句话记忆犹新:“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大学要有灵魂,就必须有办学自主权”,程天权委员说,“这也是我们中国高教界多年的期盼。”他认为,“教授治学”对于现代大学制度十分重要:“学者是一个大学的宝贵财富,教授治学有利于真正实现学术自由,因此,在教学管理中要充分尊重教授意见、发挥教授作用,而不是用太多行政任务去干扰他们的教研本职。”

        张济顺委员表示,“教授治学”是回归大学育人本质、完成大学学术使命的内在要求,而非为了克服高校行政化趋向采取的权宜之计,因此,如何处理好学术自由与学校管理的关系,是具体操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此外,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众多富有新意的“热词”在代表委员们口中频频出现。改革,创新,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纲要》勾画出的宏伟蓝图,正为中国教育铺陈出一个辉煌的明天。

        《纲要》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明确了学生可以多次选择,这都是对以往的突破。具体怎么操作?我期待着尽快出台相关细则。”

        高考作为人才培养“上下游贯通”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与公平,这是张济顺委员的观点。“向上,它决定了高等教育‘入口’的人才质量;向下,它引导着基础教育的走向与目标,改革高考,势在必行。”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参与了《纲要》中体制改革部分的制定,对招考制度改革了然于心:“当前分数挂帅、重点学校崇拜等问题,已到必须改革的时候了。考试招生改革的方向,主要是增加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性,增加考试多样性,给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以更多选择机会,不再一张考卷定乾坤。”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设计合理,重点突出。招考的胜出者,应该不仅有知识优势,还要有品德和综合能力”,周洪宇代表说。他建议改变现有招考方式,分类考试,比如,本科院校中36所“985”学校单独联考,考试成绩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程天权委员对此感同身受:“开创能力、良好情商、宽容心胸、社会责任感……这都是我们更为看重的素质,但因为很难量化成标准,所以在传统高考体制下无法兼容。唯分数论阻挡了我们为‘偏才、怪才’打开大门,《纲要》为中国教育走出这个误区划定了很好的指向。”

        “回归大学育人本质”

        ——扩大办学自主权势在必行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看到这样的字句出现在《纲要》醒目位置,贵州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高万能代表直言“令人鼓舞”:“高校管理的行政化趋向是社会热议的问题,《纲要》没有回避,态度明确,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学校自主权太少,校长对学校的事不能说了算,学校很难办出个性,办出特色。”朱永新代表说,应该加强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提倡教授治学、学术自由,让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程天权委员对温家宝总理1月26日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一句话记忆犹新:“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大学要有灵魂,就必须有办学自主权”,程天权委员说,“这也是我们中国高教界多年的期盼。”他认为,“教授治学”对于现代大学制度十分重要:“学者是一个大学的宝贵财富,教授治学有利于真正实现学术自由,因此,在教学管理中要充分尊重教授意见、发挥教授作用,而不是用太多行政任务去干扰他们的教研本职。”

        张济顺委员表示,“教授治学”是回归大学育人本质、完成大学学术使命的内在要求,而非为了克服高校行政化趋向采取的权宜之计,因此,如何处理好学术自由与学校管理的关系,是具体操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此外,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众多富有新意的“热词”在代表委员们口中频频出现。改革,创新,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纲要》勾画出的宏伟蓝图,正为中国教育铺陈出一个辉煌的明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