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0%
●中小学和职业院校将设正高职称
●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
本报北京2月28日电(记者李玉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规划纲要》工作小组负责人就征求意见稿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规划纲要》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据介绍,这次征求意见稿研究制定于2008年8月启动。工作小组组织教育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开展重大战略专题调研,并于去年1月上旬至2月底,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界人士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文本初稿形成后,数次在较大范围征求意见,共收到近5000条意见建议。文本前后进行了约40轮大的修改。
《规划纲要》确立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事业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和以前的教育改革政策相比,此次《规划纲要》把人才工作放在了首位。“这次我们特别强调把人才工作放在首位,凡是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举措,我们要坚持,不符合的就要改进。”《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副组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他介绍,以往的教育改革更多强调管理的改革,这次根据育人为本的根本目标,先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说起,然后是考试招生制度,再次是学校制度、管理制度。
根据《规划纲要》制定的蓝图,2020年的教育和现在相比将会有两个大的不同。《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成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说:“一是教育更加普及。2020年高中阶段的教育普及率要达到90%,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40%。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将比目前翻一番。二是教育质量将会普遍提高。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的体系更加完备、更加灵活。”
《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成员、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说:“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3.7%,占GDP的比重从2.79%提高到3.48%,有助于我们增强完成4%目标的信心。财政部将努力通过增强公共财政有效财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力筹措其他财政性教育资金等措施实现这一目标。”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中小学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院校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另外,还要制定和完善教师编制标准,加强对校长的管理,促进校长的专业化。”工作小组成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介绍,落实《规划纲要》目标的首要保障措施即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
针对大学管理行政化倾向,《规划纲要》指出,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
此外,《规划纲要》还设计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等10个重大项目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等10个改革试点,将在近期启动实施。以期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在解决“能上学、上好学”问题上迈出更大步伐;通过开展重大改革试点,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整体推进教育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据悉,征求意见时间从2月28日起到3月28日。各界人士可通过网络、信函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