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1月07日 星期四

    他把娃娃们的学业看得比自己生命重

    ——记贵州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赵鹏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1月07日 01版)

      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雨冲乡一个叫油杉河的地方,有一所学校,只有两间教室挤着六个年级的114名学生。赵鹏老师和妻子张梅9年来一直厮守在这片“巴掌大的天空”下,依靠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坚持执教。

      当病魔将赵鹏击倒后,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救治自己需要花费高达近70万元的医疗费用,而是告诉妻子,赶快通知乡中心小学的李校长安排其他教师去给孩子们上课,千万别耽误了他们的学习,在他看来,大山里娃娃们的求学路,比他的生命更重要……

      坚守

      9年时间里,赵鹏将一本本教科书从山外背进山里

      山梁里散落着一户户人家,孩子们读书最远要走两小时山路。一年前,这里还不通公路,所有东西完全依靠肩挑背驮。9年时间里,赵鹏将一本本教科书从山外背进山里,为这个闭塞的地方点燃了希望的灯。

      今年29岁的赵鹏出生在油杉河。这些年来,很多村里的年轻人都选择到外地打工挣钱,赵鹏本可以选择和他们一样的生活,但当他得知村里那所才办了两年的私立学校快垮掉的时候,看到村里的许多孩子面临失学危险的时候,赵鹏接过了教鞭。

      开始办学的时候,学校没有校舍,只好靠借民房当教室,没有课桌就用木板替代,办学条件极其艰苦,外面的教师根本不愿意到这个地方教书。赵鹏开始是一个人教所有的年级,教室成了复式班级,几个年级组合在一个教室里。后来来了一位女老师,她就是赵鹏的妻子张梅。

      就这样,油杉小学的办学规模从当初的两个班4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个班114人,校舍也从原来的借用民房到现在建起了两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

      惦念

      “学校暂时回不去了,赶快通知乡中心校安排老师代课”

      2009年11月,就在赵鹏加盖的小平房建到快一半的时候,赵鹏病倒了。

      大家都劝他到大医院去检查,为了不耽误孩子上课,他让妻子张梅在家里为自己输液。11月15日,赵鹏的体温又升到40℃,病情反复、两度昏迷,张梅强行将赵鹏送往毕节地区的一家医院,医生检查后怀疑是白血病,建议到贵阳检查,张梅拿着家里仅有的2000元钱带着丈夫转到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经过确诊,赵鹏得的是急性白血病。

      医生说治疗费用大概需要六七十万元,赵鹏知道后坦然地告诉妻子,看来学校暂时回不去了,赶快通知乡中心校安排调剂老师到油杉小学代课,还说其他老师不愿意去,就拿他们下半学期的工资作为补贴。

      爱心

      “我想回家,想我们小学的娃儿们”

      赵鹏的故事感动了社会上很多的好心人。为了支持这名默默奉献的山村代课教师,外省高校支教的学生志愿者来到贵州,走上这所山村小学的“爱心讲台”,并在网上发帖号召捐款;而赵鹏的故事也广受省内外相关媒体的关注,广东省两位退休的老人在得知他患病的消息后为之动情,并慷慨解囊,捐出10万元工资,帮助赵鹏治病;贵州的老乡们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他们捐款给赵鹏的愿望。

      赵鹏的妻子张梅告诉记者,赵鹏因体内血小板太低,身体极度衰弱,入院后,曾出现过两次晕厥,而他每次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回家,想我们小学的娃儿们”。

      截至目前,赵鹏已经收到各方捐款总计近60万元。贵医附院血液科主任何玲告诉记者,赵鹏已经完成第一期化疗,效果比较好,目前,他已经脱离生命危险。接下来要对他进行彻底检查后再确定化疗和骨髓移植的方案。(本报记者 柳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