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中国的明天大有希望”

    ——温家宝总理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侧记

    孙承斌、李斌、赵承、熊争艳 《 光明日报 》( 2009年12月28日   02 版)

        “中国的明天大有希望”

        ——温家宝总理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侧记

        “作为政府总理,应该把真实情况向人民讲清楚,这是我的义务。同时应该给人民带来信心和希望。”

        ——12月27日下午3时,古色古香的中南海紫光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这里,面对面接受国家通讯社独家专访,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等问题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

        自信的神情,有力的手势,坦诚的态度,坚定的话语……约100分钟的专访,让人们领略了这位共和国总理的自信、坚定、务实和爱民情怀。

        自信和坚定,表现为面对困难的冷静和决断——

        过去一年多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

        “过去这一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面对记者的提问,身着深色西服的温家宝感慨万千,仿佛把人们的思绪又拉回到那一个个不寻常的日日夜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去年11月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以来,国务院已召开57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之密集,举措之有力,出手之果断,为近年来所少见。

        67岁的温家宝风尘仆仆,不辞辛劳,自去年6月以来先后36次深入全国各地考察调研,足迹遍及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应该说,通过全国人民一年的努力,我们稳住了经济、稳定了就业,保持了社会的安宁。”谈起对一年多来应对危机的评价,温总理言辞恳切而谦逊,“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许多工作还没有结束,现在打分还为时过早”“打多少分还得靠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最终靠人民的评价”。

        事非经过不知难。

        一年多前,温家宝曾坦露心迹“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的,太阳也总要出来的。我相信,渡过这个难关,我们一定会生活得更好。”

        今天,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全国人民一道历经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等重大考验的温家宝,再一次真情表白“我要跑遍各地,直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最后胜利。”

        紫光阁里,暖意融融。温家宝同记者的对话逐渐深入。从调整经济结构到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从管理通胀预期到解决产能过剩,从鼓励民间投资到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直面一个个提问,温家宝敞开心扉,畅谈一年多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心路历程、决策始末和明年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

        这是一次坦诚、务实的交流——

        码头上堆积着大量的矿石,可以用到今年6月;中国最大的集装箱厂,竟然一个集装箱的订单都没有……温家宝列举自己的所见所闻,坦言危机之初“不知这场灾难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大的损失,也不知道它会持续多长时间”。

        “经济企稳向好并不等于经济根本好转,经济根本好转也还不等于我们的经济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我们经济上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面对我国经济率先复苏,温家宝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透出一贯的清醒和冷静。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然是我们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经济工作的重点;而管理好通胀预期是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现在就是要做好当前的事,同时又要筹划未来的事……”

        “更为重要的就是要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谈思路,说未来,温家宝条分缕析,一一道来。国计与民生,是总理肩上的一副重担。

        谈及民生话题,温总理不禁有些动容“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为了改善民生。在整个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

        提高退休职工待遇和保障水平,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温家宝饱含深情的话语间,流露出对百姓冷暖的深深牵挂。

        “物价如果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对一部分人来讲可能不成为问题,但是对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者,尤其是贫困家庭,就会成为很大的负担”……信奉“穷人经济学”的温家宝,牵挂着普通群众的“柴米油盐”。

        “房子对于每个人来讲都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房价的过快上涨,牵动中南海的目光;网民的担忧和批评,每天上网的总理一直记在心上。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采取措施抑制投机,稳定房地产的价格,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温家宝一一列出政府调控房价的工作部署,让人们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和信心。

        对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温家宝有着特殊的感情。专访过程中,新华社记者提了两个有关农民工的问题。总理在回答完放宽户籍限制的问题后,忘了回答关于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的问题。专访结束后不久,总理两次致电新华社总编室和负责同志说“这个问题太重要了!专访时我忘了回答,能否以适当方式补救一下?”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一年前的9月,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温家宝曾这样鼓励惊惶不安的国际经济金融界人士。

        “希望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今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他曾这样向困境中的人们描绘未来。

        “胜非为难,持之为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今天,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他又一次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励13亿人民继续保持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奋斗。

        “中国的明天大有希望!”

        ——这是一个大国总理的自信与坚强,更是一个民族历经艰难考验后展现的不屈风采……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孙承斌、李斌、赵承、熊争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