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11月03日 星期二

    论点摘编

    《 光明日报 》( 2009年11月03日   11 版)

        节约、消费和浪费

     

        黄铁苗在《学术研究》2009年第8期撰文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正确认识节约、消费、浪费及其相互关系。节约是人类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活动中,对稀缺性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充分利用。消费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和可能与外部自然进行物质变换,实现生存、享受、发展的过程。浪费是指人们脱离自身的实际需要、对稀缺性资源效用的滥用或废弃。节约有利于增加和扩大消费,浪费则必然影响消费。不仅中国需要永远节约,而且全人类都必须永远节约,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一是人类面临资源短缺的客观条件决定必须永远节约;二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决定必须永远节约;三是财产的本质属性决定必须永远节约;四是劳动时间节约规律决定必须永远节约;五是经济学的本质决定必须永远节约;六是人类精神文明决定必须永远节约。

     

        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法律解读

     

        李玉雪在《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5期撰文认为,将文物定位为“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体现出了一种超载国家的“国际主义”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形成了文物的“共同分享”和“共同保护”,它包含观念层面和法律层面两方面的内容。观念层面是指文物不论归属如何,它不仅是所在国的财富,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其整体或部分的损失都将严重削弱人类共同的记忆,因此保护文物是每个国家共同的责任。法律层面是指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国际文物保护法律机制中,文物的“共同分享”只具有观念上的意义,而文物的“共同保护”是以国际法所规定的文物保护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为制度支撑的,具有法律和规则上的意义。国际社会依据文物归属状态的不同对文物的国际保护作出了相应的法律安排。

     

        开拓时代哲学的新视域

     

        刘孝廷在《工程研究》2009年第1期(创刊号)撰文指出,当前哲学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深刻变革。其中,工程研究的迅速崛起开拓了哲学的新视域。如果可以笼统地把19世纪叫科学的时代,把20世纪叫技术的时代,把21世纪叫工程的时代,则不难发现,随着科学、技术和工程时代的不断推移,哲学也相应地经历了独特的历程。19世纪以科学知识论为主题的哲学非常盛行,使形而上学达到了顶峰;20世纪的人们则一直在反形而上学,甚至要把哲学非哲学化;到了21世纪,哲学遇到了工程,它也必将转化成一种新的哲学,这种哲学就是当代实践范式的哲学。因为工程作为人类最重要最典型最伟大的外向实践,是人作为人的主体力量最集中的体现。工程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则融合的重要载体,工程实践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实践层次和水平,人甚至因此改变了以往的存在形式。我们必须正视这个转变,提高工程和哲学互视的平台,在时代创新的呼声中探索哲学的新话语和书写方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