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创新英雄出警营

    ——记武警苏州市支队支队长江鹰

    作者:陈劲松 温常青 詹纪良 《光明日报》( 2009年10月30日 01版)
    江鹰(左四)到基层中队听取官兵对防暴器材改进意见。 刘海山、唐占军摄

        2003年年底的一天,武警苏州市支队官兵接到命令,对一个长期欺行霸市的黑社会组织团伙实施抓捕。

     

        抓捕现场,犯罪嫌疑人拒捕逃窜。只听得一阵枪响,数十张大网从天而降,瞬间,犯罪嫌疑人被一张张大网罩住,没跑两步就摔倒在地,束手就擒。靠着“网枪”——依托81式自动步枪发射的捕捉网的神威,武警官兵以零伤亡的战绩得胜回朝。

     

        “网枪”,这一新式武器的发明者,就是“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被人们誉为“创新英雄”、“苏州之鹰”的武警苏州市支队支队长江鹰。

     

        追梦

     

        “一个人要是没有理想和信念,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方向和动力。”——江鹰

     

        一位哲学家说:最终的坚持,源于最初的信仰。1994年6月初,犯罪嫌疑人景纪根杀死一人后持刀拒捕,劫持一名人质躲避在民房内负隅顽抗。时任中队长的江鹰奉命率领中队防暴小分队奔赴现场,执行抓捕任务。

     

        劝降无效,险情一触即发。指挥部下定决心,指令江鹰和战士吴奇敏破门擒敌。就在两人撞开房门之际,景犯抡起砍刀就劈,吴奇敏躲闪不及,左臂被重重砍伤。

     

        最终,在江鹰和吴奇敏的浴血奋战下,擒住了犯罪嫌疑人,救出了人质。战斗虽以胜利告终,但吴奇敏却身受重伤,在医院住了3个月才得以康复。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血的代价,让江鹰陷入长时期的沉思,他做梦都在想:如何才能在短兵相接中避免官兵伤亡,以最小代价实现一招制敌的目标?最终,江鹰把目光锁定在创新部队装备上。

     

        对于已过而立之年、只有大专文化水平的军事干部江鹰来说,创新装备谈何容易?

     

        鹰,是江鹰参军时取的名,从那时起,他就梦想成为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

     

        江鹰知道,鹰是世上寿命最长的鸟,可活70岁。但到40岁时,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抓住猎物;喙变得又长又弯,翅膀沉重,飞翔吃力。这时,它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等待死亡;二是重整后再生。选择后者,要度过漫长痛苦的150天。它要努力飞过山顶,在悬崖筑巢,先用老喙击打岩石至完全脱落,等待新喙长出;再用新喙将指甲一根一根拔出,用新指甲拔掉全身羽毛。待新的羽毛长出后,鹰才可以再次翱翔广阔的天空,继续后30年的生命旅程。

     

        年过30的江鹰决心像鹰一样,充电加油,克服重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于是,江鹰一头扎进书海里,拼命地猎取所需知识。书店成了他最爱去的地方。1997年10月的一天,时任支队副参谋长的江鹰到南京办事,武警江苏总队一位首长向他发出一起吃晚饭邀请。但办完事后,江鹰就一头扎进南京市新街口书店。遨游书海的江鹰很快忘记了外面的世界,直到图书馆里的灯一盏盏熄灭,他才如梦初醒:糟了,首长还等着自己吃晚饭呢。可此时已是晚上9点。

     

        江鹰抓紧一切时间学习。10多年来,他研读了大量军事科技书籍、科普杂志和军事论文,潜心钻研了《新型功能材料学》《机械设计制造》《非致命武器》《激光学原理》等教材,共写下116本笔记,共计60多万字,发表文章30余篇。

     

        坚持

     

        “不能因为一次努力或者尝试失败了,就心灰意冷,全盘否定自己。”——江鹰

     

        灵感总是光顾有准备的头脑。

     

        1998年3月的一天,江鹰到驻守太湖西山岛的五中队检查工作。路上,他看到渔民把一张张抛开的大网撒下去,拉上来一网网活蹦乱跳的鱼、虾。看着看着,江鹰心中怦然一动。

     

        他想,如果战士们执勤时能和渔民一样,用一种网状的物体,在适当距离抛射并将犯罪嫌疑人困在网中,既能有效抓捕罪犯,又能防止官兵受到伤害。

     

        突现的灵感让江鹰兴奋不已,他加快了研制创新装备的步伐。一次,在拜访杜邦(中国)有限公司时,江鹰找到一种叫“凯芙拉”的纤维材料,这种纤维织成绳可防割、防剪和阻燃。江鹰设想:用“凯芙拉”绳织成网,通过某种装置发射,网在向前运动中张开,碰到物体网坠改变方向而自相缠绕,实现捕获目的。想法形成后,江鹰利用休假时间,与工厂技术专家一起研制、试验。

     

        研发起步阶段,没有资金来源,江鹰就拿出自己一家省吃俭用多年攒下来的8万元钱先期投入。为了省下钱来购买研制、试验所需原材料,到工厂进行研制、试验时,两块钱一碗的清汤白菜面成了江鹰的主要食物。由于长时间过度操劳,再加上营养不良,江鹰的头发成片脱落。

     

        “不好啦,有人被炸伤了……”一次,在工厂做实验时,发射器发生爆炸,随着“嘭”的一声巨响,一团火光冲天而起,江鹰的衬衣被火药残渣烧穿10多个洞,密密麻麻的火药残渣钻进了他的皮肉。

     

        研发伊始,摆在江鹰面前的是一道道“拦路虎”:经费、技术、场地、危险,每道难题都可以是他退缩的理由,但江鹰没有半途而废,在充满艰辛的道路上坚持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上百次试验和改进,依托81式自动步枪发射的捕捉网终于取得成功。这种具有体积小、强度大、射程远、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通用性好、捕获对象不易挣脱等诸多优点的“网枪”,在国内外同行中居于领先水平,2002年4月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列装武警部队。

     

        “网枪”研制成功,给江鹰带来了展翅高飞的喜悦,但他没有沉浸其中,而是把目光转向增加处突维稳所需盾牌的非杀伤攻击力上。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2000年前,战国时期韩非子《矛与盾》的寓言,告诉人们:矛与盾天生就是一对冤家,不可调和。但面对部队处突维稳的现实,矛与盾必须统一起来。

     

        要改变现有盾牌,首先要找到一种绝对抗击打的材料。通过查看大量资料,江鹰找到一种名叫“聚碳酸脂”的材料,性能基本吻合,但造价较贵。江鹰暗自思量,价格再贵也没有官兵的生命宝贵。他决定一试。

     

        绝对抗击打材料找到后,江鹰又到战士中征求改进意见。“如果盾牌可以发射催泪弹就好了。”

     

        “盾牌上要是有照明就好了,这样方便我们晚上处置情况。”

     

        “盾面上要是有一些刺,人群就不会近距离和我们冲突了。”

     

        江鹰将战士们的意见一一记录下来。

     

        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江鹰奔波于学院、工厂和图书馆之间,查资料、画图纸、做样品,经过数十次试验,一种集防暴、照明、眩目和发射防暴弹于一体的多功能盾牌终于研制成功,并经评审鉴定后列装部队。

     

        在江鹰看来,创新就是责任,就是使命。10多年来,江鹰围绕提高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研制出20余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器材,获得10项国家专利和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其中3种器材被武警部队列装使用,产生了良好的军事和社会效益。

     

        大爱

     

        “要创造性地工作,让官兵分享到驻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江鹰

     

        有大爱的人,方能成就大事业。

     

        如果说江鹰创新部队装备,是为了在执行任务中尽量减少战士的伤亡,那么,作为支队长,江鹰以更大的热情,着眼战士的成长进步,推进部队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部队驻地苏州是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官兵为当地安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理所应当分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但现实情况却往往不能尽如人意。

     

        2006年11月19日,是支队老兵退伍的日子。那天,支队举办了一场退伍老兵招聘会,有32家企业来支队招聘。有150名退伍老兵应聘当了保安,但物流、企业管理、电工、钳工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竟无一人应聘上。

     

        招聘会后,在支队党委会上,江鹰动情地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这就是,如何才能让官兵分享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经过认真学习和思考,支队党委一班人一致认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部队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在江鹰提议下,2007年,支队建立了“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这在武警部队尚属首创。

     

        这是一项创新育才机制,它把争先创优与人才培训结合起来,以战斗力回报竞争力,以竞争力催生战斗力,很好解决了提升部队战斗力和增强复转官兵就业竞争力的关系。支队的创新举措得到了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苏州市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官兵成才培训。

     

        2008年1月24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内,“武警苏州市支队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正式挂牌。与此同时,支队党委作出规定:每年分5期对官兵进行技能培训,开设烹饪、电工、物流、汽车驾驶、计算机应用、园林绿化管理、数控机床操作等专业,每期集中1个月时间脱产学习。确保所有老兵在退伍前能够参加1—2次培训,掌握1—2门技能,获得1—2本证书。

     

        武警苏州市支队张家港中队三班副班长刘俊,是“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第一批学员,在苏州旅游学院园林绿化专业学到了专门技术,现在是中队出了名的“园艺师”。如果不是记者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中队树木、花草的打枝修剪全是出自他的手。刘俊激动地说“我衷心赞成创新育才机制,它增强了我复员后自主创业的信心。”

     

        “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成立近两年来,支队有300多名老兵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退伍时,许多人按所学技术通过招聘会应聘到相应的岗位上。

     

        近年来,在江鹰的带领下,武警苏州市支队与时俱进,还创新了一系列制度机制——

     

        创新民主对话机制:针对“80后”、“90后”官兵民主意识强的实际,支队通过开通网上留言簿、视频对话等举措,虚心倾听官兵意见。

     

        创新安全发展机制:支队党委将每月11日设为基层安全警示日;利用短信寻呼平台和营区电子显示屏坚持每日发送一条安全短信;利用安全管理网络建立每周安全隐患申报销账制度,做到隐患不过周;每月召开由班安全员参加的支队安全工作例会,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坚持每季讲评安全工作。

     

        创新帮困解难机制:经多方努力,支队从地方政府每年争取到48万元,设立“帮困解难基金”,使解决官兵及其家庭困难机制化。通过这一机制,支队已为17名干部战士解除了后顾之忧。(本报记者陈劲松 本报通讯员温常青 詹纪良)

     

        短评 学习成就梦想

     

        从一个高中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到一个大专文化水平的武警军官,再到武警装备创新能手,武警苏州市支队支队长江鹰的成长历程,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断学习,善于学习”,通过学习成就梦想的样板。

     

        江鹰搞创新,不是个人爱好,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他的创新源自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创新成果完全应用于部队,解决部队实际问题。江鹰的这一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我们只有不断自主创新,才有可能尽快完成这一过程。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江鹰那样,何愁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从大的时代来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当今世界不可抗拒的潮流。江鹰们的涌现,可谓时势造英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学习创新英雄江鹰的先进事迹,就是要通过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更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真正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