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9月04日 星期五

    郑敏自述录

    作者: 《光明日报》( 2009年09月04日 12版)

        ■在我两个月大的时候,我被从王家过继到了郑家,因为我的养母与我的亲生母亲是姐妹,所以我从小就知道姨母就是我的母亲。姨母常常坐在窗前吟诵古典诗词,虽然我年纪尚小,不懂得诗词的含义,但那种吟诵带来的音乐美感让我感动极了。

     

        ■我长到10岁时才进入小学。我对新文学的认识是从散文开始的,也看过一部分当时的新诗,但当时的新诗对我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我在晚期接触语言学的时候才知道,五四的那批人在提倡白话文时并不知道“语言学”,胡适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倡的是“我手写我口”,但是从你口里讲出来的话并非文学语言,所以当年我就不喜欢二三十年代的新诗。即便到了四十年代,中国的白话诗形式还是很幼稚的,语言刚刚开始向文学语言转变,白话散文还能看看,很多白话诗都没法看。

     

        ■我把诗歌都写在窄窄的一个小本子上,有一次德文课后鼓起勇气拿给冯至先生看。冯先生看过之后对我说:“写诗的路是很长很寂寞的。不过我觉得你这里头还是有诗。”我心想,既然他说我写的还算是诗,那我就坚持下去吧。

     

        ■1948年我就出国了,到美国布朗大学学习……在美国的7年,我一直没有任何写作欲望,因为你感到那儿不属于你,你永远都不可能融入美国社会。而且那个环境也不容许你写,我每天打工打得苦极了,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邮寄来的《诗集1942-1947》,感到特别惊讶,感觉真是恍如隔世。

     

        ■曹辛之说我们是不是起个名字。王辛笛说:“我们就作一点绿叶吧,九个人就九叶吧。”我们这个所谓的“九叶派”组织非常松散,出了《九叶集》之后我们还是各写各的……我觉得我最感觉寂寞的,不是人而是知识的寂寞。知识分子的天赋功能是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可是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都不问why(为什么),只说“please tell me how to do(请告诉我该怎么做)”。

     

        ■不多久前,我又惹了一个祸,我说新诗还没有自己的传统,结果引起很多人的反驳。但是我认为今天在考虑中国新诗创作成绩时,不能将几千年汉诗的光辉业绩考虑在内,这是因为我们在世纪初的白话文及后来的新诗创作中,从语言到内容都是否定继承古典诗词。

     

        ■我觉得诗歌应该是反映这个时代的人所特有的境遇。只有你的情感成为一个时代的某个特别象征才有意义,你才是时代的印记、记载。

     

        最终形成一个诗人与一个哲学家,来自于同样的一个东西,就是对人类最深刻的关心。若只是停留在自己的小小苦恼,不会成为大诗人。

     

        (据《新京报》2005年10月28日郑敏访谈录摘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