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7月01日 星期三

    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加快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建设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战略构想的几点体会

    作者:国家林业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光明日报》( 2009年07月01日 07版)

        2007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强调,要建设好祖国北方生态屏障;2008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要加强海防生态建设,构筑沿海生态屏障。胡锦涛总书记这两次重要指示,提出了构筑我国北方和沿海两大绿色生态屏障的战略构想,这对于切实解决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各级林业部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建设两大绿色生态屏障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我国北方13个省区市,努力构筑一道以三北防护林为主体的防沙治沙生态屏障;在我国沿海11个省区市,努力构筑一道以沿海防护林为主体的防风消浪生态屏障,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牢固的生态基础。

     

        一、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的重大战略意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生态状况的全面改善。当前,我国北方土地沙化的形势十分严峻,严重危及中华民族的生存根基;我国沿海地区的生态十分脆弱,遭受台风危害的频率很高,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构成了严重威胁。在我国生态最脆弱的北方和经济最发达的沿海构筑两道绿色生态屏障,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是抵御生态灾害、维护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三北地区是全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我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全部分布在这里,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48.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85.2%。三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67%,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严重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不仅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沿海11个省区市,分布着100多个城市和630多个港口,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2007年沿海地区GDP总量高达15.96万亿元,占全国的64.72%。由于沿海地区处在陆海交替、气候多变地带,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低温干热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1-2006年,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发生次数增加了3.67倍,造成的损失增加了1.51倍,人口伤亡增加了2.72倍。其中,2005年的“麦莎”台风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达177.1亿元。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抵御台风等多种功能,在抵御生态灾害、维护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两大绿色生态屏障,可以有效改善北方和沿海地区的生态状况,更好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是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良好的生态是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当前,生态问题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突出的问题,生态差距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生态产品已成为我国最为短缺的产品,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些问题在三北地区和沿海地区更加突出。如果三北地区的生态得不到全面改善,全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沿海地区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现有的经济建设成果难以巩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也难以实现。以三北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这两大工程为主体,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不仅对改善三北地区和沿海地区生态状况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对全国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也具有重大意义。

     

        (三)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任务。三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沙区、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全国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农民收入普遍较少,新农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沿海地区虽然经济发达,但离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林业包括森林、湿地、沙地和野生动植物等多种资源,是一个巨大的物种库、资源库、能源库、基因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林业显现出了巨大的经济功能。加快两大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不仅

     

        可以改善城乡生态状况,缓解生态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制约,而且可以建设一批林业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带,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有效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四)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潜力所在。按照我国林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10年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0%以上,2020年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3%以上,2050年要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2007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第15次APEC会议上,发出了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的重要倡议,并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这是中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林业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目前,我国三北地区共有宜林地3936万公顷,占全国的68.6%,是我国森林资源增长空间最大的地区。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可使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3.1个百分点。这些森林资源的增加,将进一步增加我国森林碳汇,提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维护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沿海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三北地区也有许多重要口岸,对外交流活动十分频繁。在这些地区构建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有利于充分展示我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总之,构建北方和沿海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是对我国生态建设的伟大构想和科学布局,可以形成东西南北纵横呼应、优势互补的生态建设格局,把全国置于两大生态屏障的保护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构建两大绿色生态屏障的探索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先后实施了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为改善全国生态状况、构筑绿色生态屏障进行了积极探索。1978年11月启动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1991年启动实施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既为全面构筑北方和沿海绿色生态屏障积累了宝贵经验,又为我们全面展示了构筑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

     

        (一)形成了防护林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0.51%,在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上,初步形成了防风固沙的防护林带。邓小平同志曾为此题词“绿色长城”。沿海防护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4.9%提高到目前的35.6%,初步形成了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这些工程建设成果,为全面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提高了工程区的防灾减灾能力。三北工程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0多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7921平方公里,毛乌素、科尔沁两大沙地实现逆转;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5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遏制,每年减少流入黄河的泥沙3亿多吨;68%的农田实现林网化,有效保护农田2248.6万公顷。沿海防护林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13万公顷,土壤侵蚀模数下降30%,部分流动、半流动沙丘基本得到控制,干热风、风沙、冰雹、风暴潮危害程度明显减轻。

     

        (三)培育了特色林业产业,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三北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工程把工程建设同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三北工程区森林蓄积量由1977年的7.2亿立方米增加到13.9亿立方米,直接增加经济价值3000多亿元;营造各类经济林400万公顷,年产值达到537亿元。2007年沿海地区特色经济林面积达350万公顷,总产量1200万吨,总产值320亿元。很多林农依靠经济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四)增强了全社会的绿化意识,树立了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三北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改善国土生态面貌的决心和意志,符合工程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积极性。三北工程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被国际上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壮举”,已成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国际生态公约的标志性工程,为全面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经过30多年的不断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建设道路,为全面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的建设宗旨。二是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建设方针,三是坚持兴林富民相统一。四是坚持按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办事。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六是坚持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这些宝贵经验,不仅为全面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也为全国林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虽然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构建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现有的防护林体系结构单一,质量不高,稳定性差,防护功能不强。二是投入严重不足,工程建设投资标准每亩只有200元,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三是工程建设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问题没有解决,与建立高质量防护林体系的要求不适应。四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毁林采沙挖矿、乱批乱占林地、随意破坏防护林的现象仍然存在。五是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沿海地区还有3000多公里海岸线没有基干林带,还有5000多公里基干林带需要更新改造,北方大部分地区还处在风沙危害之中。这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需求不相适应。

     

        三、全面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的主要设想

     

        全面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各级林业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的重大意义,全力推进两大绿色生态屏障建设。

     

        (一)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期限长达73年,规划范围覆盖我国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4%,在构筑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沿海防护林工程覆盖11省区市221个县的18340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1159公里岛屿海岸线,在构筑沿海绿色生态屏障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必须充分发挥这两大工程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加快生态屏障建设步伐。

     

        (二)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抓紧将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并切实完善林木采伐、森林保险、林权流转、抵押贷款等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同时,要尽快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屏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统筹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兴林富民。只有搞好生态建设,才能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只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才能更好地支持和保障生态建设。必须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始终追求生态效益最优化,这是构筑绿色生态屏障的根本目的。同时,必须坚持兴林与富民相结合,生态与产业相结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四)加大科技兴林力度,不断提高绿色生态屏障的质量和效益。要尊重自然规律,合理配置植被恢复方式,做到封飞造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要加快低产林更新改造和抚育,切实提高森林的质量和生态功能。要加强科技攻关,着力在抗逆性强、适生性广、寿命长、生态与经济兼顾的优良树种选育和应用上取得新突破。要切实加强监测体系建设,提升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五)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各项林业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依法保护意识。尽快启动《沿海防护林建设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切实加强林地、湿地保护管理,依法严厉查处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让农民群众从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中获得经济利益,在科学利用中实现自觉有效保护。

     

        (六)搞好宣传发动,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大力宣传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作用、成功经验、先进典型、感人事迹,激励和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工程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生态屏障建设的新局面。

     

        (七)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强大合力。要继续推行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将生态屏障建设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严格考核,奖惩分明。要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强化管理职能。要建立工程建设责任制,完善工程管理办法,切实把工程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轨道。

     

        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是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两大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