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4月27日 星期一

    部队如何看待和应对新兴媒体

    陈劲松 《 光明日报 》( 2009年04月27日   09 版)

        特邀嘉宾:北京卫戍区政治部主任 马誉炜

     

        武警某师副政委 丁晓兵

     

        国防大学教授 公方彬

     

        主持人:本报记者陈劲松

     

        编者按 网络与军队是有着特殊缘分的。20世纪中叶,美军为防止核打击建起专为保障通信的第一个互联网,之后由于其有着不同寻常的优越性,很快为其他领域所运用,并得以创新发展,遍及世界。如今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像人体中的血液一样,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里,本栏主持人请北京卫戍区政治部主任马誉炜、武警某师副政委丁晓兵、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就部队如何看待和应对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挑战发表看法。

     

        新兴媒体给部队建设带来哪些挑战

     

        主持人:新兴媒体或者说网络媒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涌而来,其发展远快于纸质媒体和声像媒体,几乎是一夜之间进入大众生活,部队官兵也卷入其中。那么,网络媒体的兴起给部队建设带来了哪些挑战?

     

        公方彬:在这一激荡的大潮中,有两个前所未有的现象或挑战不容回避:一个是军队、军人已坦露在社会公众的面前。进入网络时代,大众都是“新闻”的发现、编辑和发布者,大众的权利意识和求异思维愈来愈强。另一个是官兵进入网络世界,将不再仅仅接受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而是在多维思维中接受多种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其坚守一元价值观,难度越来越大。

     

        丁晓兵: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被广大官兵所熟悉和接受,为部队政治工作开辟新渠道和广阔空间的同时,又给部队政治工作尤其是广大青年官兵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影响和冲击。这表现在一些官兵容易被西方文化的表象所迷惑,在价值取向上产生倾斜和偏差;部分官兵身上存在“人机关系”代替“人际关系”的倾向,容易忽视近在咫尺的战友情谊,长此以往,会导致人际关系冷漠,形成人际障碍,不利官兵身心健康。

     

        马誉炜:新兴媒体的复杂性,也给部队隐蔽斗争工作和官兵自身安全带来危害。新兴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和虚拟性等特点,超越了传统地理意义上的边境和地域界限,为境内外敌特分子进行情报搜集和策反活动创造了更加便捷的条件;一些非法组织利用因特网等新兴媒体发布信息,造谣惑众,兴风作浪。部队官兵如果放松警惕,一旦落入圈套,后果无法弥补。

     

        应以什么心态和思维进入网络时代

     

        主持人:军队与社会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尤其是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领域。比如,社会是多元的,军队却要求一元化;社会青年不喜欢格式化的生活,更强调个性,而军队坚持集体重于个体,个人服从组织;军营生活原本就是直线加方块。这种集团特征与职业特点,在与社会潮流对接时,发生碰撞在所难免。面对碰撞,我们该以什么心态和价值观念对待之,应以什么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对待之?

     

        公方彬:我认为,在大趋势面前,以僵化、保守对待之,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被推着走,甚至是被淘汰;只有以积极的心态,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占据主动。目前正在进行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是适应时代变革而来的突破,倡导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职业属性分别调节不同范畴内的人,十分重要。

     

        丁晓兵:对于网络媒体,我们应将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机遇。首要的是要强化首发权,不断创设议题,引导社会热点。我们知道,确立一种理念相对于改变一种理念来说,要容易得多。美国政府面对舆论监督如何应对?他们很重视设置议题,提出新闻词汇,以此吸引媒体,变被动为主动。

     

        马誉炜:要制定应急机制,有效借助军事新闻发言人,形成由网络热点直接进入新闻发言人阐发范畴的常态化机制。网络热点转换频繁,靠个案的方式很难保

     

        证及时有效,因此,制定反应灵敏、顺畅高效的运行机制,是网媒时代不可缺少的方法和要求。

     

        在实践中如何用好新兴媒体

     

        主持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有迅速传播新闻事件和各类知识的优势的一面;也有鱼龙混杂、难以驾驭的一面,在部队实践中,如何才能用好这一新兴媒体?

     

        马誉炜:要从占领阵地的角度看待网络媒体运用问题。应看到,这块阵地主流的意识形态不主动占领,不健康的负面东西就会乘虚而入,网络媒体的积极、先进作用就难以发挥。现在,许多部队领导干部都已认识到网络媒体的作用,把“网络表达”看做一种执政资源,经常通过互联网听取官兵的呼声、了解基层的实情,对实施科学决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公方彬:搞好虚拟空间,依赖于扎实的管理。必须牢固树立一手抓运用、一手抓管理,以有效管理促进有效运用。在部队基层,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一些年轻官兵在“触网”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问题。如网络交友不慎,甚至被坏人、敌人利用;染上网瘾,给正常训练和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等。因此,网络媒体要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就如同交通警察的出现是城镇化的产物一样,网络运行需要必要的秩序维护者。在诸多的管理措施中,首先是抓好人的管理,教育引导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看问题,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提高抵御不良思潮和腐朽思想道德的自觉性;其次就是建章立制,采取严格有序的防范措施,千方百计净化网络环境。

     

        丁晓兵:要进一步增强军营文化生活的吸引力。实践证明,青年官兵之所以特别喜欢上网,这与网上娱乐的强大吸引力和军营生活的相对单调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战士外出上网等违规事件一味采取“堵、查、逮”的办法,只能是管得一时,不固根本。因此,应尽力想办法增强军营文化生活的吸引力,在完善传统文化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可控的军营网吧,开发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教育性于一体,集感染力、吸引力和时代性为一身的现代网络信息平台,为官兵学习、休闲、娱乐创造出拴心可人的环境,尽可能把官兵的心留在营区。

     

        马誉炜:要进一步落实好有关规章制度。我军条令条例早已明确规定“军人未经批准不得到地方网吧消费娱乐、不得使用移动电话、不得浏览互联网上非法有害的信息”。总部还制定有《机关办公保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对军人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言行作了详细规定。目前,大多数部队已把军队内部信息网终端连接到连队甚至班、排,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制定具体的制度规定,规范好官兵的网上行为,防止官兵受到不良信息的污染。同时,还要把保密教育作为各级党委的重要工作,结合部队实际,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等专题教育,解决官兵“无密可保”、“有密难保”等模糊认识,不断增强官兵法纪观念,切实筑牢官兵保密思想防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