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4月27日 星期一

    蓥华念福 红白滋长

    郑晋鸣 《 光明日报 》( 2009年04月27日   04 版)

      今天的目的地是什邡曾经的重灾区――蓥华和红白。

      蓥华镇,得名于佛教兴盛的蓥华山,明朝天顺年间蓥华祖师曾修持于此。当年,远近佛教信徒慕名而来,云集于此祈求平安幸福。与之毗邻的红白镇,红白茶、红白山茶花、红白山野菜的加工都曾是这儿的品牌产业。车在山间行驶,红白茶、野山花都已探出了新枝。 

      中午时分,刚到蓥华镇,我便急着寻找那早就烂熟于心的门牌――华兴东街37号,一年前大地震刚发生时,物资紧缺,是这家小卖部的老板娘塞给了20多小时水米未进的我一袋方便面。终于找到了小卖部,老板娘邓全珍见到我非常激动,拉着我的手说:“前两天我还寻思呢,这么多记者都来了,不知道有没有你。正想着,你就来了。”当问及家中近况时,老板娘满面笑容:“地震过后,政府安置的好得很,我们不但住进板房有水有电,还能上网呢,来,我带你到处走走。”说话间,她就把我领到了临时搭建的板房区。
      在八大队板房26栋1号的空地前,我们遇到了正在洗衣服的漆兴琼,她告诉记者,以前她家从事丧葬用品经营,地震过后尽管房子没了,但是政府按月发放的300元补贴还是让她的生活基本恢复了正常。说话间,漆大妈的邻居陈君给记者端来了凳子,陈君原先家住洛水,丈夫在余震中不幸去世,现在她上有母亲和一个年近70的外婆,下有1岁半的儿子,四个人相依为命。“现在生活怎样?”记者连忙问她。“政府有补贴,我还可以打工,完全有能力养活全家。说不难过是不可能的,但是有政府的关心,我们有手有腿,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说完,笑容像红白山茶花般在脸上漾开。

      离开蓥华镇,驱车奔赴红白镇。路上,不断有大卡车满载建材、生活物资呼啸而过。进了红白镇更是看到一派热火朝天施工的景象,成堆的石子、砖瓦,带着安全帽的工人,穿梭忙碌的卡车。突然,记者被一阵有节奏的锣鼓声吸引,循声走过去,看到三十来个女村民,排列整齐,穿戴亮丽,腰间都系着花绳和腰鼓,锣声响起,她们在领队的指挥下开心地扭起了秧歌,动作利落,神情专注。指着一位站在最后一排的年轻女子,红白镇老年协会腰鼓队的组织人郑家成告诉记者,这个孩子在地震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以前天天坐着发呆,什么人都不见,泪都哭干了,后来她的家人在郑家成的建议下鼓励她参加了秧歌队,“现在精神状态好多了”。

      落日余晖,天色渐晚,大山中倦鸟归巢,炊烟袅袅,记者心中感慨万千:大地震谁也阻挡不了,但是有党做主心骨,有政府的有力扶持,有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还有懂得感恩并且意志坚强的人们,蓥兴华盛,红艳白洁。(本报特约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