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4月21日 星期二

    光明时评

    切实重视学前教育

    宋晓梦 《 光明日报 》( 2009年04月21日   06 版)

        笔者最近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变革正在酝酿,变革的重点是逐步让拥有足够的优质至少是合格的幼儿园,使城乡几千万学龄前幼儿上得起学、上得好学。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制的一个阶段。但是近十几年来,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偏离了《教育法》的规定。大多数幼儿园被推向市场,加剧了学前教育的逐利倾向:所剩无几的公办幼儿园根本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要求,迫使多数家庭去寻求私立幼儿园,而私立幼儿园的高收费,使绝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望而却步。如此,供需的矛盾和畸高的收费便产生了一些灰色地带。据中国学前教育学会调查,那些没有足够支付能力的家庭,他们的宝宝只好在非法却廉价的幼儿园中接受学前教育,往往是“40-50个幼儿挤在一间除了桌椅板凳什么都没有的教室里”。即便如此,也只有不到50%的学前3年毛入学率,而农村入园率只有35.6%。学前教育的困境不容忽视。

        值得欣慰的是,这些问题近来已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视。例如,在不久前举办的“如何实现儿童优先发展”的政策研讨会上,北京市教委学前教育负责人就表示:北京正考虑由区县对幼儿园收费进行审批,对幼儿园收费设立指导价和最高限价;针对目前北京以民办园为主的现状,今后北京幼儿园改革的思路是以公办园为基础,民办园为补充。我们希望这样的喜讯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更希望这样的“考虑”、“思路”早日变成现实。

        另外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一些民众甚至一些从事学前教育和管理的教育工作者,不懂或不按教育规律办事。比如,不少家长往往以孩子识多少数、认多少字、学多少句英语,来衡量幼儿园的教育水平;不少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也迎合家长心理,致使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愈演愈烈,应试教育颇有延伸到幼儿园之势。“孩子们不仅没有童年,甚至连幼年的快乐也被蚕食”。这样的抱怨不是耸人听闻,而恰恰是对无奈现实的哀叹。

        作为应对,学前教育的相关变革刻不容缓。变革的着力方向应有两个:一是在“量”上加大公共财政和社会资金的投入力度,化解供需矛盾;二是在“质”上下功夫,强化“育人”的根本目标,革除功利倾向。两个方面可循序渐进,但不可偏废。此外,提高幼儿师范的办学质量、提高学前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幼教队伍,也是当务之急。

        当下,关于学前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新发现大量涌现,许多国家已把学前教育视为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保障社会稳定乃至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有这些新观念、新举措,都应当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变革的参考。幼儿园里的宝宝们年龄虽小,但他们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教育事关重大。    □宋晓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