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3月23日 星期一

    不要主观地降低阅读难度

    韩小蕙 《 光明日报 》( 2009年03月23日   06 版)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岫也是诗书满腹的著名词家,自今年2月份起,在《北京晚报》上开出“紫竹斋诗话”专栏,讲解中国诗词。《读诗当有眼高低》、《善学终须三读先》、《佳构难能妙法成》、《诗通禅慧有佳诗》,从这些题目,就可看出其讲解是十分专业的、高端的。通读下来,学术含量相当于大学的古典文学专业课,有些论点和论据,令受过4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正规授课的我,也需要再去找些专业书籍参照学习——这是一个十分愉悦的过程,犹如又回到大学课堂上听讲,不单授我诗词的专业知识,也督促我用功学习,把系统读书再次列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但孜孜“听课”的同时,我又着实有点替作者也替《北京晚报》担心:这么高端的“专业课”,讲授的还是与时下那些最受关注的理财、择业、工作、生活、健康……都毫不相干的古典诗词,会为读者所接受吗?她的受众能有几何呢?

        这担心并不多余。尤其是近年来,国民的阅读难度似乎逐年呈向下趋势,大众的阅读迅速从名著、原著——缩写本——漫画——DVD——网络——手机……一路演进,阅读越来越简,越来越轻松,越来越不用费脑子了。除了在校学生,似乎很少看到还有人抱着古典原著、哲学、理论或其他有难度的著作在“啃”。与此相适应,报刊、电视、广播电台,也一而再地“改版”。特别是今年,故事大兴,多家媒体纷纷把严肃文学、纯文学栏目改成“讲故事”——读书被大面积地缩略为听故事了。

        在这里,我一点都不是排斥故事,有许多充满生活情趣和哲理的故事,亦是启迪心智的良师。但若故事全面开花,以之取代求学、取代读书、取代钻研、取代探索、取代“啃”,则是不是舍本逐末了呢?若形成“风潮”,跟在读者(观众、听众)后面跑,就更不是媒体所应做的了。因此,我佩服《北京晚报》请专家讲解古典诗词的勇气。

        孰料想,事实是“紫竹斋诗话”专栏受到了热烈的追捧,编辑部收到了非常强烈的喝彩,从全国各地都有读者的电话和邮件,一方面热问哪里能读到林先生更多著作,另方面盛赞这个能“提高人的水平”的专栏开得好。

        由是得出的结论是:不能主观地将今天定为“消费时代”就什么都用消费立场对待之,也不可主观地将读者都定位在“快餐文化”、“消遣文化”、“浅阅读”的水准上,更不能一味地低估全社会的文化水平,以至于做出种种降低办报(刊物、广播、电视)水平的“改版”。须知,我们的大众基本都知道而且信服这样的道理:学习,是伴随人终生的永恒之事;读书,是充实知识,提升自我,使人不断走向高处的阶梯;同时,学习亦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好比古人之“囊萤映雪”、“卧薪尝胆”、“头悬梁,锥刺股”。媒体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引领大众向着文化的高峰攀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