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2月20日 星期五

    我的头题

    《 光明日报 》( 2009年02月20日   09 版)

          陈旭红:《白莲浦》(中篇小说)载《芳草》2009年第1期

      推荐辞:青年女作家陈旭红的中篇小说新作《白莲浦》,以乡村之事言说人性生活中亘古不变的主题,一个处世极弱的人、特别是一个处世极弱的女人,她那柔美内心所能达到的边界在哪里?这种不使幸福成为一己私利的善良,给生命

    带来的终极归宿,何尝不是人一生所要得到的永恒!
      推荐者:《芳草》主编 刘醒龙

     

      董学仁:《自传与公传―――一九五九年》(散文) 载《西湖》2009年第2期

      推荐辞:董学仁的《自传与公传》在《西湖》已经连载了一年多。在一个文本内,董学仁为一个人和整个世界同时立传,自传是细致的,公传是广博的,在此,个体变大了,世界则变小了,充满了生命感。董学仁消解了个人叙事和宏大叙事之间的壁垒, 很可能创造了中国散文写作的一个新范例。

      推荐者:《西湖》副主编 吴玄

     

      林那北:《沙漠的秘密》(中篇小说) 载《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9年第1期

      推荐辞:小说写了一个难以归类的人和一种难以归类的情感,它更接近现实而不是虚构的典型。主人公柳静是一个别别扭扭的女人,她与周围环境总是格格不入,但在冷酷的阴谋与欺骗面前,别扭的柳静却显得那么单纯明净。小说也揭示了一种爱恨交织的母女情,母女间既有同性之间的了解和敌视,也有刻骨铭心的爱和疼惜。作者对于女性复杂的生活状态的描写既贴心贴肺又冷静客观,对寻常人物的心灵场域有深度揭示。好的小说正是致力于发现我们心灵世界中的那些难以命名的模糊地带,并引导我们认识自己。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北北在改名“林那北”之后的几篇作品都显示了深厚的创作功力,她凝望日常生活的视角朴实而敏锐,这是更加大气的女性写作。

      推荐者:《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编辑部

     

      肖建国:《短火》(中篇小说) 载《花城》2009年第2期

      推荐辞:湘南地方管手枪叫“短火”。打卦婆的儿子潲桶仔不但饭量惊人,对枪亦情有独钟。18岁时,“文革”开始,本分老实、靠挑煤为生的他,身为基干民兵,卷入了一次抢夺武装部武器库的混战,并无意中拾得一支手枪。爱枪的潲桶仔内心经历 百般争斗,终于将枪藏匿。其后,虽经收缴枪支运动,无限恐慌中,他仍未舍得上缴。不想,此后的日子里,历经人世冷暖,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短火却像埋藏于深处的幽灵,终在被遗忘了若干年后露出了可怖的真形。

      推荐者:《花城》杂志副主编 朱燕玲

     

      麦家:《汉泉耶稣》(短篇小说) 载《山花》2009年第3期

      推荐辞:《汉泉耶稣》与麦家以智性写作著称的作品不同,这次他用淡淡的忧伤的笔调叙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对信仰耶稣的老人的好奇、怀疑、同情和不以为然。老人并不是真正的基督徒,他信仰耶稣不过是为了借耶稣之力对抗抑制了他家风水的一栋红房子。语句在意义表达清楚后故意作一种笨拙的延伸,在艺术上获得了一种“慢”的效果,读得越慢,才越能品出其中的滋味。麦家曾在一次演讲中说:真正的创新,有时恰恰 应是一种创旧。《汉泉耶稣》或许正是一次“创旧”的收获。

      推荐者:《山花》主编助理 冉正万

     

      王梓夫:《向土地下跪》(中篇小说) 载《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9年第2期

      推荐辞:小说奉献了一个戏剧性极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式农民康老犁的形象。这部中篇涉及中国前后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三家两代人生浮沉跃然纸上。康老犁对土地的挚爱,他与地主冯有槐一生的纠葛,借腹生子的恩怨情仇。这一切都是鲜活的,又是厚重的;是朴素的,也是丰富的。这是中国农民的历史,也是中国农村的历史,它强烈的历史感和对现实的观照都使它具有更为深沉的意义。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这一类传统的小说,写故事的小说,虽已多年被评论界所忽视,但能够写得扎实,写得厚重其实很难,它应该具有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推荐者:《北京文学》编辑部

     

      沈从文:小说佚文两篇 载《十月》2009年第2期

      推荐辞:《梦与现实》与《摘星录》这两篇小说当年初刊时作者署名为“李綦周”,经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裴春芳考证,“李綦周”即是沈从文先生的一个笔名。进入20世纪40年代,沈从文的文化情怀与生命体验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小说创作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转型:一方面,他此前作为一个自学成才的“乡下人”所擅长和偏好的乡土抒情小说写作明显地减少了,甚至陷入了停滞状态;另一方面,“学做现代人”的他终于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生命体验,所以从40年代开始他在小说创作上特别着意于现代女性生命体验的抒写,《梦与现实》、《摘星录》即突出表现了现代女性复杂微妙的生命感怀和非同寻常的爱欲体验。

      推荐者:《十月》杂志副主编 宁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