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1月23日 星期五

    见仁见智

    心平气和看“春晚”

    作者:李宏伟 《光明日报》( 2009年01月23日 09版)

        再过两天就是春节了,人们期待已久的“春晚”也即将拉开大幕。自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春晚”以美轮美奂的舞美设计、庞大的名星阵容、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和艺术形式,成为最让人期待的一种节日情怀。然而近些年来,春晚开始频频受到批评,不管编导如何创新,不管演员如何努力,春晚过后,总是批评的意见多于赞扬的。以至于一两个月前,当一个在京打工者老孟打出“山寨春晚”的旗号,以“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后,一时间竟应者云集,甚至有人提出要“停办春晚”。

        凭心而论,每年的央视“春晚”,都凝结了广大编导演职人员的智慧和心血,他们精心策划,精心准备,每次都能给春节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增添许多欢乐和祥和,给全国人民以艺术的享受。可以说“春晚”无论节目质量还是表演水平都是相当高的。“春晚”之所以在近年来屡遭批评,我理解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对春晚过高的期待造成了在一定程度上的失望;二是春晚是一台综艺性质的晚会,包括了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戏剧等等不同的艺术类别,而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于自己不太喜欢或者看不太懂的艺术形式(比如戏曲、舞蹈等)有不同看法也很正常。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台凝聚了国内最优秀的艺术工作者心血和汗水的春节联欢晚会,它所带给人们的节日的欢乐和满足,是其他所有文化艺术形式和晚会所无法比拟的。

        除了艺术水平上乘以外,“春晚”至少还有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它强化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丰富了人们的节日文化生活。自从有了“春晚”,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聊天、边看“春晚”,已经成了一种过节的模式,可以说,春晚”成了春节的一种节日文化,看“春晚”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春节民俗。其次,春晚”的举办,推出了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新人。第三“春晚”是联系人们亲情的纽带。中华民族是一个重亲情的民族,每年春节,成千上万的人都要赶回家团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有这么大的亲情号召力。而“春晚”的主题让人感受到的正是这种骨肉团圆和亲情关爱,很多节目都是一种亲情真情的流露和表达,比如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人们在这样的氛围里,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因此,对“春晚”我们大可不必过于苛刻,要心平气和地来看“春晚”。当然,我们也希望“春晚”能越办越好,而事实上,近些年来,由于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春晚”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越来越精彩,每年都有一些节目令人难忘。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春晚”已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风景,如果真如一些人建议的那样“停办春晚”的话,我想全国的大部分观众是不答应的。(李宏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