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父亲叶至善的科技传播人生

    作者:叶小沫 《光明日报》( 2008年12月15日 10版)
    叶小沫和父亲叶至善资料图片

        11月17日一早,收到朋友从北京发来的一条短信:“今晨从广播中获悉,你父叶老获‘中国十位优秀科技传播人物’称号。分享你的骄傲和喜悦,可以吗?”

        这条喜讯真让我感到意外。经过了解,我得知:为了纪念成立50周年,中国科协在年初首次面向社会组织开展了“五个十”评选活动,其中包括在全国评选“10位传播科技的优秀人物”,几百万热心群众参加了这次评选活动。评上的10位人物分别是:袁隆平、钱学森、华罗庚、茅以升、叶至善、邓稼先、钱三强、竺可桢、李四光、王选。

        我注意到,在这10位人物中,其他9位都是成就斐然的科学家,而我的父亲只是一位少儿科普编辑和少儿科普作家,怎么会受到大家如此的信任和爱戴呢?这让我不能不回过头去看看父亲的经历。

        父亲22岁开始向爷爷学做编辑,1945年成为开明书店的员工,和爷爷一起编辑《开明少年》杂志,从此走上科学普及这条路。那时抗战还没胜利,在民不聊生的艰苦岁月,《开明少年》像朋友一样用各种形式向孩子介绍科学知识,天、地、生、数、理、化……无所不包。

        新中国建立后,父亲一直编辑《中学生》杂志。上世纪50年代,受到向“科学进军”口号的鼓舞,父亲想方设法用刊物激发青少年学习科学的热情,因此谈科学知识的文章在杂志中占的篇幅最多。1956年,父亲担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普及科学知识依然被他看成是出版社义不容辞的责任。社里非常注重运用孩子喜欢的文学形式出版儿童科普读物,科学童话、科学幻想、科学家传记、科学小说这些形式,父亲都亲自尝试过。十年动乱之后,人们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父亲和同事们热情高涨,一起为孩子们编写了中国第一套《少年百科丛书》,创办了中国第一本少儿科普杂志《我们爱科学》。

        被业内同行尊称为“著名科普作家”的父亲,真正的科普作品并不多。为了向孩子们介绍科学知识,父亲写过几本小册子,我知道的有《太阳、月亮、星》。父亲曾经计划要用短篇小说的形式介绍科学家,至少写个四五十位,可是又因为“时间实在太紧张,心思又不能专一”,只写了五篇就罢手了。表现科学家思想感情的短篇小说集《梦魇》,出版后颇受好评,还得到几个奖项。1987年3月6日出版的《青年参考》上报道:“据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短篇小说集《梦魇》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好书。小说在联合国获此荣誉,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看父亲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好像真的没有哪些可以令人震撼或瞠目,但他的一生确确实实是在为“传播科技”默默工作着。父亲已于两年前去世了,他无法知道这迟到的喜讯。我想,如果今天父亲还在,一定也会为自己的名字能和那些他尊敬的科学家写在一起感到意外。他或许会说:“这是真的吗?这么说我要更加努力才行啊!”这时,他脸上露出的是我所熟悉的孩子般顽皮的笑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