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茜茜公主》启程赴华

    作者:本报驻维也纳记者方祥生 《光明日报》( 2008年10月22日 08版)
    约瑟夫皇帝的扮演者克利斯蒂安·布克哈特
    茜茜公主的扮演者妮科勒·齐洛特

        奥地利原创的音乐剧《茜茜公主》10月20日启程赴华。在剧组主创人员登机前几小时,他们在维也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茜茜公主》将于11月1日在南京“诞生”,此后将去中国10多个城市巡演。在谈到为什么将首次公演安排在中国时,该剧导演塔马什·凡卡伊表示,这主要有两个考虑:首先,茜茜公主在欧洲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人们对她的故事、对她的一生,已相当熟悉。但在中国,人们对茜茜公主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罗密·施奈德主演的电影《茜茜公主》,中国观众希望有机会更多地了解茜茜,对茜茜这个人物有期待、有渴望。其次,南京曾是中国的六朝古都,而茜茜曾长期生活的维也纳也是古都,两地有许多相似之处。

     

        凡卡伊说,他执导的音乐剧《茜茜公主》主要讲述茜茜从认识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到她加冕匈牙利女王这一人生最重要阶段的经历。爱情、和解、和平是三个贯穿全剧的主题。茜茜与弗朗茨的婚姻是两个恋人的结合,两人是真心相爱的,而不是当时欧洲王室盛行的政治联姻。茜茜与婆婆的关系,折射出崇尚自然、自由的新思想与顽固、僵化的旧礼教、旧思维的冲突。但当时生活在“笼子”里的茜茜一直在试图和解。奥地利与匈牙利的关系,更是该剧的浓墨重彩之处。凡卡伊说,他虽是奥地利人,但祖籍是匈牙利,对奥匈两国的历史非常清楚。当时匈牙利正处于造反的前夜,但茜茜却得到匈牙利人的无限崇拜,茜茜同意加冕匈牙利女王,避免了一场流血战争。茜茜在加冕后呼吁人们和解,“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唤,将全剧推向高潮。

     

        在音乐取材方面,该剧有两个特点:一是寻求抒情与奔放的平衡。全剧有大量抒情音乐,但也有热情奔放的音乐,如巴伐利亚和匈牙利的民间舞曲,有许多舞蹈表演。二是吸纳了一些已成为奥地利象征的音乐元素,如莫扎特的音乐和约翰·斯特劳斯的《皇帝圆舞曲》、《多瑙河圆舞曲》等。该剧将努力展示一段真实的历史,展示一个真实的茜茜。尽管她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她是第一个将自然、爱情、人性带进沉闷的奥地利皇宫的人。

     

        茜茜公主的扮演者妮科勒·齐洛特自2003年起,在不同作品中饰演茜茜。从脸型看,她要比电影演员罗密·施奈德更接近茜茜公主本人,她的长相酷似维也纳美泉宫里茜茜公主的画像。齐洛特没有去过中国,对此行充满了期待,还学了“请多关照”等简单的中文。

     

        齐洛特说,为了演好茜茜,她查阅了许多有关茜茜的史料,结果惊奇地发现,她与茜茜公主有许多相似之处。她也出生在德国的农村,生性质朴,喜欢自然;她与茜茜的身高一样,而且长得很像;她与茜茜一样酷爱骑马。有一次,茜茜随父亲在慕尼黑看马戏,忍不住上台表演了“一人踩双骑”。齐洛特也在慕尼黑的马戏团表演过节目,曾获得斯德哥尔摩世界马术赛的亚军。她的最大愿望就是在中国期间能有机会骑马在街上蹓一圈。采访中,我发现齐洛特的心地与茜茜一样善良。她在学习音乐剧期间,曾在荷兰的一家孤独症儿童护理中心工作了一年,通过音乐疗法,用自己的爱,让一个从不说话的孩子张开了口。她表示,等到自己不想唱了,会重新回到孤独症孩子的身边。她说,演了几年茜茜,穿上公主的服装,更理解茜茜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的渴望。

     

        (本报维也纳10月21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