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一切为了运动员

    ——记体育总局训练局备战保障工作

    作者:本报记者罗京生 《光明日报》( 2008年10月15日 07版)
    (标题书法:沙英男)

        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奥运军团一共夺得51枚金牌,其中有34枚来自常年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训练的队伍。

     

        在备战北京奥运会周期中,训练局坚持“眼睛向下看,围着队伍转”的原则,提出“全局工作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优先,三个服务和十字方针展开”,即以“08奥运备战服务为中心”,在人力、财力和时间上“优先解决队伍提出的问题”,优先保障一线队伍的工作需求”;在为运动队服务中要做到“微笑服务、无争议服务、全天候服务”,要紧紧围绕运动员的“吃、住、行、练、学、医、环、保、教、人”十个方面展开全面提高服务工作水平。

     

        几年来,训练局反复向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三种意识教育,一是训练局是中国奥运军团大本营,保障驻局运动队的训练就是保障奥运军团的训练;二是在现代化竞技体育中,服务保障工作是运动队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能够为百年不遇的北京奥运会做好驻局队伍的保障工作是自己人生一大幸事。

     

        “有运动员就有我们的服务”,“没有运动员要求的苛刻,只有我们的服务不到位”,“把方便让给(各项目)中心,把困难留给自己”,这是训练局在备战北京奥运周期提出的工作理念。4年来,训练局的干部、职工在服务细节上下功夫,在工作创新上想办法,立足为运动队办实事,先后制定了159条服务措施,为运动队解决了500多件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为更好地保证运动员的饮食,除增加饭菜品种、延长开饭时间外,还先后聘请了国外和近十个省市的厨师到训练局参与工作,并开设了民族餐厅、西餐、制作营养餐、举办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周活动等。为了及时解决运动员伤病康复问题,训练局先后聘请了十余位国内外著名体能康复专家到局里为运动员会诊、治疗。此外,训练局还建立了24小时维修值班电话制度,对运动队提出的各种问题,采取“先到场、不过夜、快解决”的措施,进行处理。

     

        为了保证各项服务措施的到位,在备战北京奥运的4年周期中,训练局党委决定,停止所有对外经营项目,仅这一条就使训练局减少500多万元人民币的收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训练局广大干部职工捐款数额在总局各部门中名列前茅。

     

        四年来,经过训练局干部职工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备战保障工作,得到驻局各运动队和相关管理中心的高度评价。许多运动员都说“我们走遍国内外,哪里也没有训练局好,这里就像我们的家。”举(重)摔(跤)柔(道)中心主任马文广在谈到训练局奥运备战保障工作时说:“速度、热情、精神是训练局2008备战工作的集中表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