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04月26日 星期六

    小中见大而要领毕现

    作者:孟巧颖 《光明日报》( 2008年04月26日 05版)

        《北朝研究存稿》(商务印书馆)是学者李凭近十年研究的结集,该书以研究北朝政治的论文为主,共收录20篇文章。北朝政局变幻莫测,让人难以理清头绪;加上战争频仍的缘故,致使史料散佚,把握这段历史并非易事,然而该书首篇用不足2万的文字,就使北朝发展轨迹的要领毕现,以利读者深入体会北朝史事的奥秘,其余选文也颇能反映李凭的研究风格,现择其要者略述于下。

        李凭作史向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书中《北魏文成帝初年的三后之争》一文便可窥其一斑。北魏正平年间的宫廷纷争令皇室元气大伤,又因新即位的文成帝年少,从而引发后宫三后之争。其间斗争的情节,《魏书》语焉不详,李凭在耙梳零星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论证,再现了乳母出身的常氏击败两位正牌太后的内幕,以及逐步攫取最高权力的过程。李凭认为,三后之争的结局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常氏虽然出身微贱,但是早就在宫中纠结成势力,她利用非常时期对皇孙的保护之功而牢牢控制新君,终于击败两位对手。于是奴才成为新贵,乳母尊为太后。李凭进而指出,北魏平城时代“小人”参政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愈在政治动荡之际他们的表现就愈加活跃。这就使他的探讨目标并不局限于宫廷斗争的琐细事件,而是以乳母专政的史实为契机,将宫廷与外朝的复杂关系凸现出来,从而反映出更加宽阔的历史场景。

        对相关文献进行严密考据是史学研究的关键,也是达到小中见大效果的基本手段,书中《北魏两位高氏皇后族属考》一文充分地表现了李凭的考据功力。这篇文章通过推算外戚高氏家族迁徙的时间,对《魏书·高肇传》中记载的高家五世祖避乱入高句丽一说提出质疑;然后比勘史料,发现矛盾,查明高家伪造家世的秘密;进而指出高家冒充渤海大族,目的在于提高自家出身名望,以巩固其政治地位。文章至此似可终结,但是作者并不满足,而要更进一步探索高家的真实族属。令人称奇的是,透露高家族属的信息,竟然是高氏皇后做过的一个梦。高皇后之梦,概而言之,日逐而孕,生子为君。这样的梦境,与高句丽上古传说中河伯女为“日影所逐,既而有孕”的情节完全吻合。梦境本是虚幻的情景,然而高皇后之梦恰恰泄漏了天机,成为高家源自高句丽族的证据。因为,高皇后若非高句丽族人,断难做出或者编出具有典型高句丽色彩之梦。李凭的论证是有说服力的,而从梦境入手的考据更令人惊叹。

        《北朝研究存稿》不仅是严肃的史学专论,而且文采可观,语言清新优美。请读如下一段:“大同盆地,作为平城政治的躯壳,曾经适应和推动过北魏社会的发展;而平城时代,作为大同盆地古代史上的一个阶段,以较其他阶段更为辉煌的历程载入了史册。然而,到孝文帝统治的时期,当北魏王朝进一步向高度中央集权统治发展的时候,相对偏僻而局限的大同盆地已经难以容纳日益发展的北魏王朝,它成了束缚北魏社会的围栏。冲破这一围栏只是尽早的事情。否则,北魏就会像淝水之战后兴起的诸多游牧部落国家一样,不过是一个割据一地、一时的所谓偏安政权而已。”作者娴熟地运用在转折之中推进的笔法,辅之以“躯壳”、“围栏”等比喻之词,将当时北魏政权面临的形势高屋建瓴地概括出来了。李凭此书虽仅20万字,却细致入微而要领毕现,相信其内容愈久则弥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