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04月08日 星期二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是高校师生成长的基石

    ——专访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邝邦洪教授

    吴春燕 《 光明日报 》( 2008年04月08日   07 版)

        日前,在联合国维和警察部队从警的林观金在他的母校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汇报从警8个月的惊险磨砺的故事,引起师生的极大兴趣。这位三年前毕业的维和警察,讲的最多的是他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求学时所受到的德育教育。据悉,从2000年起至今,该校已有多位毕业生到西部边疆条件艰苦的地方从教,体现了该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传统。

     

        当下,社会有一些浮躁的现象,在高校也有。但高校育人信念与追求是不能变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邝邦洪教授对高校师生的德与学有深刻体验和实践。这位从事高等教育近三十年的教育家,经历了教书育人的风风雨雨。他说:“无论社会如何变化,‘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仍然是高校师生成长的基石,也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和教师教书育人始终不变的追求。”从广东肇庆学院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邝邦洪思考和实践最多就是怎样让师生自觉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近日,记者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采访时,就一所大学怎样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与该校党委书记邝邦洪教授进行对话。

     

        记者:最近个别高校出现教师与学生之间不甚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折射出教与学本身的矛盾,似乎也反映了高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如果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来看,这些不甚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应如何处理和引导?

     

        邝邦洪:(以下简称:邝)教与学本身是一对矛盾,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是矛盾的主导者,其中教师的师德和才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有德无才教不了学生,有才无德培养不了好学生。有个别教师的师德缺失确实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我在高校工作30多年,对教师、学生的德与学的思考比较多,从在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担任系主任到一所大学担任校长,再到党委书记,经历了许多教育方面的事情,对师生的成长体会较深。所以在肇庆学院当校长时,我把“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写在校歌中,调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当党委书记时,我仍然把“以德为行,以学为上”这一教育思想作为学校师生的行为准则,主要是解决师生的“德与学”的问题。

     

        这着重从三个层面上来要求:在教师中大力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质量,提高育人水平,从而提升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促进人才培养,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学生中加强道德品行的教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学生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广大管理人员中大力开展机关作风建设,要求大家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为教学、为科研服务的意识,强化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多为教学科研工作办实事、办好事。所以,一所大学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把“德与学”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任何一所大学如果忽视师生的德育与治学的教育,都是不负责的教育。在高校建设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要有能被师生认可的自觉实践的重要载体,只有与师生的长远利益紧密相连的教育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记者:“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从广义上说不仅是您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从师生成长来看,也是您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精辟总结。当下高校不时出现一些学术浮躁的现象,师生的“德与学”有时成为舆论的焦点。您怎样看?

     

        邝:自己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多年,亲身体验高校的发展变化,也看见不少成败得失的例子。“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寥寥八个字,浓缩人生的不尽追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如果道德缺失,必然会导致功利主义的人生态度,影响自己与学校事业的发展。

     

        我从社会、家庭和自身等三个层面畅谈大学生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重要性,得到了师生的热烈响应。从社会来说,社会在飞速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会有新的要求。社会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党选拔干部也历来强调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有德有才的领导干部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从一个家庭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普遍心理。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同学,他们的父母都希望儿女走出山村,成为整个家庭顶梁柱。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人品第一、才华出众”。从自身来说,如果我们想有所作为,想成就一番事业,想具有人格魅力,就必须注重德的修养。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党、社会和人民都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有德无才会误事,有才无德会坏事。德才兼备是立业成才、奋发有为的根本前提。

     

        高校时而出现的学术浮躁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一个师德的问题,学术的态度和学生求学的问题。就一所大学而言,对师生要求就是要不断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以此作为师生们一生的承诺,一生的实践和一生的追求。

     

        记者:校风、教风和学风的优劣是一所大学培养人才的风向标,一种教育思想的形成总会在一些现象和思考之后才形成。“以学为上”对学生的要求既是求学时的要求,也是走上社会后自我不断学习的要求。

     

        邝:我对学生们说,“以学为上”就是要求学生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并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将成为人类的第一需要,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的普遍行为。我们只有成为终身学习者,才能保证自身知识不断更新、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增强竞争实力,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那么,大学生该如何践行“以学为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学生在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之后,一是要学会自学,提高自学能力。大学生除了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外,在教师指导下培养自学能力,要大量地、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通过读哲学、历史学、文学、美学、伦理学、宗教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书籍,增长人生智慧和强化人文底蕴,进一步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二是要学会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大学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教师、图书馆、实验室和同学。大学生要学会利用学校这些有效资源,为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服务。三是要学会操作,提高操作能力。强调学生要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利用各种信息传输手段,收集和利用各种信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办学定位是“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因此,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强,不仅要懂得做,还要懂得为什么这样做,甚至能够讲解指导别人怎么做。四是要学会表达,提高表达能力。现在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下降的趋势,学生除了练口才外,还要加强心理素质、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是要注重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要读一些理论书,读一些优秀论文,加强实践,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五是要学会交际,提高交际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普遍交往的开放社会,个体能力再强也必然要在社会上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我建议青年学生培养交际能力,应该从与身边的同学多沟通交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谅解别人的缺点开始。

     

        我们还强调学生要培养自立和创新的能力。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大学生真正能从这些方面来要求自己,努力实践,就能成为有用之才,一所大学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就能真正形成,并成为传统。

     

        记者:“以学为上”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在实践中是否得到检验,学校是否有条件来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邝:近几年来,学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近3年来学校共投入专项资金200多万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实践、毕业设计和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国内外设计创作比赛,使学生获得实践锻炼机会,取得可喜成果。例如我们的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总决赛、广东省“高校杯”计算机软件设计竞赛、“名瑞杯”2006年中国婚纱设计大赛、第十四届亚太地区室内设计大赛、“科讯”杯全国师范学生高清暨DV作品大赛、广东省高校数控技能大赛、第二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和第三届“科讯杯”全国师范院校学生高清暨DV作品大赛等都获得好成绩,从一个侧面来看,也是“以学为上”的具体体现。本报记者吴春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