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书人茶座
    报 纸
    杂 志
    博览群书 2018年12月01日 星期六

    西施的下场有两个

    周岩壁 《 博览群书 》( 2018年12月01日)

        在理想国里,美女是怒放的鲜花,芳香,娇嫩,永不凋零;在现实中,美女和我们常人一样,有生,也有老、病、死,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候。于是,在历史上,这个地方如同沙场,理想与现实旅进旅退、此起彼伏、交互作用,美女的下场总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沸沸扬扬,永无定论。西施就是这样。

        关于这位美女的本事,我们多少都知道一些,史书上虽有记载,但诘屈难读,不妨看诗仙——王安石抱怨李白“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酒!”(《冷斋夜话》卷五)——的描写:“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全唐诗》卷181李白《西施》)说西施本是苎萝山里一个浣纱的村姑,越王勾践出于灭吴的战略考虑,把西施作为尤物献给吴王夫差,诱他沉迷声色,不治国事,终致吴国败亡。这是没有异议的;但关于这位美人的下场,说法就不一了。太白只是说,吴破后,西施没再回越地。曾被贬谪岭南的宋之问则说:西施“一行霸勾践,再笑倾夫差。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入松网,鱼畏沉荷花”。(《唐诗品汇》五古卷二宋之问《浣纱篇》)西施是衣锦还乡!大概也有根据,宋之问曾到会稽游览过,谒过禹庙、游过禹穴、泛过鉴湖。(《全唐诗》卷52/53)

        晚唐皮日休说:“半夜娃宫作战场,血腥犹杂宴时香。西施不及烧残蜡,犹为君王泣数行。”“响屧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绮罗身。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全唐诗》卷615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之三、五)埋怨在夫差面前,国破家亡身将死,这个美人卿卿我我蝴蝶双双多年,却一滴同情的眼泪都没有!但西施还是(被)淹死了。和皮子唱和陆龟蒙却温和一些,没有那么苛刻,说:“三千虽衣水犀珠,半夜夫差国暗屠。犹有八人皆二八,独教西子占亡吴。”“宝袜香綦碎晓尘,乱兵谁惜似花人?伯劳应是精灵使,犹向残阳泣暮春。”(《全唐诗》卷628陆龟蒙《和袭美馆娃宫怀古》之一、五)慨叹西施死于乱兵。和皮日休一样,李商隐大概也持此观点,西施在吴亡后淹死,所以在《景阳井》中说:“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全唐诗》卷541)

        其实,西施在吴亡后就(被)淹死了,这一说法大有来头。墨子说:“西施之沈(沉),其美也。”(《墨子·亲士》)意思是,西施所以被淹死,因为她是美人!孙诒让在《墨子闲诂》中为此说张目,认为“墨子书记当时事,必有据”。此说影响远大。在我们上面征引的唐代五位诗人的诗中,宋之问持西施灭吴后衣锦还乡。皮日休和李商隐都说是淹死。李白和陆龟蒙虽没有明确表态,但和西施吴亡后淹死说并不扞格。就是说,在唐代或唐诗里,西施在吴灭后淹死,是个多数人同意的说法。

        此外还有一个说法,西施在吴灭后,“随范蠡泛舟五湖而去”。(《香艳丛书》第三集卷三杨淮《古艳乐府·白苎歌·序》)此说在唐诗里也有反映。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全唐诗》卷520)鸱夷子皮是范蠡的号。(《史记·勾践世家》)此说在宋词里蔚为大观。柳永《瑞鹧鸪》:“西子方来、越相功成去,千里沧江一叶舟。”苏轼《水龙吟》:“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杜旟《摸鱼儿·湖上》:“待学取鸱夷,仍携西子,来动五湖兴。” 张孝祥《水调歌头·垂虹亭》:“欲酹鸱夷西子,未办当年功业,空击五湖船。”陈人杰《沁园春·铙镜游吴中》:“过鸱夷西子,曾游处所。” 杨冠卿《贺新郎》:“西子五湖归去后,泛仙舟、尚许寻盟否。风袂逐,片帆举。” 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耐人寻味的是,南宋的道学家也认同西子范蠡泛舟五湖的说法。但他们意在维护圣贤,不是怜香惜玉。罗大经说:

        范蠡霸越之后,脱屣富贵,扁舟五湖,可谓一尘不染矣。然犹挟西施以行,蠡非悦其色也,盖惧其复以蛊吴者而蛊越,则越不可保矣。于是挟之以行,以绝越之祸基,是蠡虽去越,未尝忘越也。”(《鹤林玉露》乙编卷三)

        由此我们知道,西施原来是危险的罪犯,为避免她再犯,终身被监禁于五湖烟水,小牢子是范蠡,义工。对范蠡的良苦用心,罗大经言之凿凿,发覆于千载之下,虽然令人笑来,却不失可爱。至少也没有太煞风景。明代杨慎则不然,说是见《吴越春秋》逸篇有“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的话。杨慎考证:“随鸱夷者,子胥之谮死,西施有力焉。胥死盛以鸱夷,今沉西施,所以报子胥之忠。故云随鸱夷以终。”(《丹铅总录》卷十三)似是而非。到底是谁来为子胥报仇?越是胜国,吴是败国,子胥是吴国大臣,被夫差赐死。吴人没资格、没能力来为子胥报仇。如果西施灭吴有功,越国应该奖赏她,而不是明诏大号地以给越国仇敌子胥报仇而淹死她。所以,杨慎的说法不能成立。

        无独有偶,还有一位明人要致西子于死地。冯梦龙说:勾践班师回越,携西施以归。勾践夫人潜使人引出西子,负以大石,沉于江中,曰:“此亡国之物,留之何为!”(《东周列国志》第83回)明确把勾践的夫人定为致死西施的罪魁祸首。这是前所未有的。作为妻子,从妻妾斗争的角度看,这大老婆心狠手

        辣,是妒妇。作为王后,从国家政治健康的层面看,她是要江山,不要美人,是挥泪斩马谡。这后一说法合理性就比杨慎强,虽然有点煞风景。

        虽有杨慎、冯梦龙之类的不同意见,但明代关于西施的下落,还是沿袭宋代,以范蠡西子泛舟五湖为主调。而且在梁辰鱼《浣纱记》传奇中定格。传奇中,西施是范蠡的未婚妻,为实现灭吴计划,西施在范蠡劝说下,同意入吴宫,并把当年定情物溪纱一分为二,各留一半,以志不忘。吴亡后,勾践拜谢西施。范蠡与西施功成不受赏,一起泛舟五湖,云水生涯,终成眷属。(《六十种曲》第一册)

        删繁就简地说,西施的下场有两个:一个是吴亡后,被作为祸害而处死,这大概也是现实的结局;一个是和意中人一起,泛舟五湖,看雾卷云舒,这是个理想的结局。我们更愿意相信这后一个结局,满足普遍对大团圆的渴望。曹邺说:“常闻诗人语,西子不宜老!”(《全唐诗》卷592《登岳阳楼》)西子不但不宜老,而且也不老,始终是原来的娇俏模样,经常在诗文里浣纱、泛舟,不经意地装点我们从书页打开的窗口瞭望下的风景,使之成为人文的景观。

        (作者系郑州师范学院教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