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新主流电影”这个语汇愈发高频地钻进人们的耳朵、出现在人们的阅读视线中。所谓“新主流电影”,就是大片化的主旋律电影。“主流”核心内涵的首要是呈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其次是占据市场的大份额,具有高票房、高受众数量的特征。从审美角度来说,具有“正能量”“喜闻乐见”的特点。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其注重电影高科技运用、注重视觉奇观的呈显。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如何把握“新主流电影”的批评。
批评新主流电影的意义
“批评”对于我国“新主流电影”的健康成长来说,十分重要,原因有三。
第一个原因:“新主流电影”已成为我国电影市场中的一种规模性常态化存在,因此,从对象的角度来说,需要批评,以使其意义得到阐发与更加呈显。
为什么说“新主流电影”会成为中国电影市场规模性常态化存在呢?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7 年3 月,中国以44489 块银幕总数超过北美的43531 张,成为世界上银幕数量最多的国家。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具有世界电影最大的放映平台或产业转化渠道。如此大规模的设施基础需要有商业大片的持续上映,否则这些硬件资源就可能闲置,造成极大产业浪费。经营院线的商家不会甘于这种浪费,甚至亏损,所以必然追求超额利润,利润从哪里来?当然从高上座率的商业大片中来,中国早已进入世贸组织,不可能限制欧美大片的引进,所以,中国如不能持续推出新主流电影,就不能在电影方面牢牢占据中国意识形态的话语主导权力,就会存在国家的文化安全隐患,这显然是不可能将被允许的。因此,新主流电影必然也必须成为文艺市场中的常态和文化主导力量的存在。
第二个原因:“商业大片”投资风险性高,对赌性强,通过批评,找出其内在商业规律,是保障“大片式”新主流电影的稳健发展之道。
有人也许对此观点不以为然,认为新主流电影都是政府投资处于国家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需要而拍摄的片子。这个认识是存在误区的,因为新主流电影是主旋律电影,但并非所有的主旋律电影都可以称之为新主流电影。因为“新主流”有双重规定性,一是主流价值,二是主流市场。后者并非所有主旋律电影所能达到。反之,新主流电影也并非仅靠大投资就可以做出来的,不过,大投资是做出来的一个必要但不充分的前提条件。
举例来说,按照三分之一制片成本的测算,《战狼2》的总票房56.79亿元,那么下一个“新主流电影——《战狼3》”的制片成本达到18.9亿属于合理化的单片投资预算区间。
那么,如此巨额资金投入的“新主流电影”要从市场中回收成本赢取利润,同时要实现国家意识形态或国家主流价值观念的表达,如何做到?
在笔者看来,既要遵循主旋律电影的价值传播规律,还要遵循商业电影规律,或者说新电影工业的产业规律,这样才可能完成新主流电影的价值实现。
而这种实现,没有试错反思、经验归纳、理论升华,仅靠“对赌”“盲撞”“刻舟求剑”是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的,所以,笔者认为,仅仅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角度来对新主流电影展开批评,显然还存在“真空区间”,那就是市场。如果不能从市场价值的角度对新主流电影进行有效的批评,那么新主流电影的创作生产就难以实现长期持续的合市场规律的攀峰式发展,难以走出“对赌市场”“高压创作”与“过山车式发展”的病态处境。
第三个原因:健康的新主流电影文化生态中离不开专业的批评,经典的新主流电影的价值有效传播离不开批评的文化分解。
按照现代生态学的理论,生态环境由三大功能类群,即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构成。如果我们把“分解者”理解为“文艺批评”,通过“文艺批评”去消化与呈显艺术文本的蕴意,更好地实现其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那么我们说,要建构健康的新主流电影文艺生态,同样不能没有分解者,不能没有高质量“批评”的在场。
如何对新主流电影展开有意义的艺术批评
在笔者看来,对“新主流电影”的“艺术批评”需要从“创作批评”“印象批评”“文化批评”和“商业批评”四个角度展开。
按照苏珊·朗格的说法,艺术批评分为两种,一是说给艺术家的专业创作批评。二是说给观众的印象批评。只有前者不断给电影创作者“分解”、输入“有营养”的批评信息,才能使新主流电影健康发展;只有后者不断给观众“分解”、输入“有营养”的批评信息,才能不断提高观众电影鉴赏水平,继而为“新主流电影”的成长提供适宜的“生存土壤”。不过“新主流大片”融合了意识形态性与市场性,已不是纯然的超功利艺术作品,所以,这类电影的作品还应添加两个重要品评视角:文化批评与商业批评。
除此外,笔者认为鉴于“新主流电影”的特质,其针对性的“专业批评”还应把握“鞭辟与建设相结合”“特定视角与全局眼光相结合”“再创作与弘扬相结合”三原则。
第一个原则:“鞭辟与建设相结合”,即批评一方面要做到鞭辟入里、论据充分、合乎逻辑、言之凿凿,另一方面指出优点要具有借鉴性,分析缺点要给出建设性意见。
批判性观点和建设性都是一种力量,一种鞭策和鼓励的力量,一种驱动艺术完善发展的重要力量,两者不可或缺。中国新主流电影创作水平的不断攀升离不开这两种力量的推动。
第二个原则:“特定视角与全局视野相结合”,即批评首先要注重从特定的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批评,这是专业批评的特质所在;其次,要与“全局视野”下的观照结合起来。
电影是个文化综合体,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它包括语言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等,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它涉及创作美学、技术美学、接受美学等,从工业的角度来说,它包括产品创意、制作生产、宣传策划、市场营销等,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它包括文化创造、文化表达、文化传播多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是电影艺术这一综合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动一处牵全身。所以,做电影批评无论是从问题判断、问题分析,还是从建议提出都需要贯彻两种“观法”的统一,这样才能既看得深、看得透,又看得全,看得准,把握住关键,提出最有价值的观点。中国古之学者治学,“博观约取”“知宗用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电影批评亦然,新主流电影批评亦亦然。
第三个原则:“再创作与弘扬相结合”,即一方面要把批评文本写作当作建立在电影分析、品评基础上的新质文艺作品的再创作,另一方面要注重弘扬其内蕴的中华精神、民族意识及其他主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曾把文学经典的建构归纳为六种因素,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发现人”。他认为,“发现人”是一种中介因素,因为你这一因素的介入使作品蕴含的深厚意义得到阐释性显现,从而引导受众接受,而这种接受本身是一种能动的创造历史的力量。对新主流电影而言也是同样,批评者就应是那个“发现人”,发现电影文本的深厚意蕴,当然,没有传播的个人“发现”不会产生社会意义,因此,发现者必须将之阐释出来,并诉诸可阅读的传播文本, 从而影响或促进受众得以更具意义的接受。所以说,批评者的有效批评理应是为创作,一种发现电影意义的再创作。当然,再创作的内涵中也包括语言形式方面的,包括话题延伸层面的,不过对于新主流电影批评而言,最核心的应体现在影片中主流社会价值观念的揭示或弘扬方面。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就愈好。”可见,优秀的艺术作品,其精深的思想不会坦露在观众的眼前,而是通过象征或隐喻等手法予以隐蔽。如果没有人去揭示或弘扬,其最有启迪心灵的思想终将珠沉沧海。所以,艺术需要被阐释,其意义需要被澄明,对于新主流电影而言,这种澄明首责,就是要发掘并弘扬出那种建设民族心灵的文艺能量。具体而言,在新主流电影批评中,需要坚守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传播正能量的文艺批评观,彰显出其“文化化人”,在培育民族情感、价值、理想与精神共同体方面所具有的“公器”效用。
除此以外,笔者认为,我们在坚持“专业批评”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大众批评。
大众的批评意见是评价影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主流电影”是拍给普通大众看的,所以,影片的价值高低,大众是有发言权的。
对当下新主流电影批评的批评
基于以上讨论以及对《湄公河行动》《战狼2》两部热门新主流影片批评文献考察,我们认为,我国“新主流电影”批评还应在“细分专业视角下的批评”“文化批评”“商业批评”三方面予以加强。
其原因在于,虽然当前对于我国“新主流电影”的批评文章的篇数很多,但同质化严重,大多为宏观批评和报道类的资讯性短评,缺少有深度的细分专业视角下的艺术批评和商业批评,整体批评呈现结构失衡和内容扁平的样态。
据笔者统计,截止到2018年5月,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湄公河行动》的批评文章85篇,而真正细分专业的批评有9篇,约占总数的1/10,涉及商业批评的文章4篇,不到总数的1/20。《战狼2》有批评文章190篇,其中从细分专业进行批评的文章14篇,不足总数的1/10;涉及商业批评的文章18篇,约占总数的1/10。文化批评的文章虽然较多,但能够做到深刻阐释的却相对较少。
以《战狼2》的评论为例,目前对其艺术创作成功的评论归结为八大要素。1.创造一种新的电影叙事模式,认为其为“好莱坞模式和中国叙事如何无缝连接”“符合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叙事”等;2.人物塑造的成功,认为其“形象立体、个性鲜明,敢爱敢恨,真性情、铁意志、有缺点接地气”“既有铮铮铁骨,也有铁血柔情” “见证军魂”“符合观众期待达成情感共鸣”等;3.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认为其为“有个性的好莱坞英雄、丑角式的香港商业片英雄与内地有使命感的主旋律英雄合体”,是“一部类型(动作片、战争片和超级英雄片)融合的主旋律商业片”等;4.制作精良,体现了“高规格的工业制作”“认真踏实的创作”,如“主演吴京跳水26 次,泡在水中长达13 个小时,用真枪和空包弹拍摄,等等”;5.道具使用的成功,拍摄使用了“导弹驱逐舰”“两栖船坞登陆舰”“坦克”等;6.场景预设的成功,触及了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强拆事件”“2011利比亚执行撤侨事件”等;7.艺术风格体现了大片气派,如“震撼人心的视听特效”“观感真实刺激的打斗战争场面”等;8.主流价值观的独特表达,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之上的浓浓爱国情怀”“以招人喜爱的‘超人行动’替代概念化说教”“商业与主流观念的完美融合”“美国形象的幻化处理与中国形象的正面表达”“国际矛盾的想象化处理”,等等。通过以上归纳,我们会发现作品的艺术分析虽然丰富,但仍有缺失,且是重要要素没有涉及,如“镜头运用”“动作设计”“电影音乐”等。这些要素分析,需要行内人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才能完成。由此可见,《战狼2》的艺术评论仍存在必要填充的学术空间,尤其缺少部分必要的专业细分下行内人比较视野中的专业分析。更为重要的是,缺少必要的问题反思。
如果再从宏观上来把握,我们认为新主流电影除了艺术方面评论外,还必须有“社会主流价值的阐发”与“商业运营机制的缕析”。还以《战狼2》为例,我们认为这些方面的学术空间还是很大的。如,《战狼2》的文化评论中,仅仅指出其体现了对主流价值观念的独特表达,“传递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点燃了隐藏于国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契合当下社会大众心理”等,这些观点都是洞见式的,缺少政治与社会文化维度中系统资料的引入与比较视野下的观照,因此,作品在当下及未来的文化价值阐发模糊而空泛,缺少更加准确合度的定位评价与更具普遍启示意义的思考。再来从商业视野下的《战狼2》的批评,也仅仅指出其抓住了“国产保护月”“引进大片《敦刻尔克》《极盗车神》《星际特工》等档期延后,给国产电影很大的空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阅兵式,庆祝建军90 周年,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观影热情”等一般性现象,而对其如何在制作中体现“好莱坞模式”,如何改变“通过流量明星和话题炒作营销的通行法则”而最终取得商业成功等重要问题缺乏深入探讨。
由此,我们认为未来新主流电影的批评应于以下三方面加强着力。
第一方面是来自行内人的专业批评。
行内人批评往往会基于专门的学科知识理论与经验针对电影中与专业相关的特定内容进行分析、阐释与批评,目的是让行内人说说行内意见。
行内人批评亦可称之为专业的批评。
专业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含义,一是宽泛的电影专业;但笔者更为强调的是第二层,即电影艺术可以析出的具体专业部门,如编剧、摄影(尤其是镜头技巧和镜头美学)、表演、音效(包括电影配乐)等。因为专业才可能因专注而深入,比如从编剧的视角进行批评,就可着力于剧情逻辑(因果关系)是否合理、场景设计是否典型、人物的性格(包括语言、行动等)呈现是否到位,等等。
提倡细分专业视角下的批评还有一个用意,就是将批评推向细枝末叶和艺术深处。杜威说,艺术(审美)是一则经验。所以,具体专业的批评者因为具有大量的专业化的感性与知性经验积累,因而有了专业的眼光、专业的耳朵和专业的脑袋,所以能够看到、听到、想到他人看不到的问题,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别样“风景”。显然专业人士的认识与见解,对于艺术理解和推进“新主流电影”的类型化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方面是国家立场或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下的文化批评。
这类批评应站在国家意识形态或国家主流观念与社会文化发展背景下,对影片的主题、内涵及其涉及到的其他相关文化问题予以阐发、讨论。
这是对“新主流电影”应特别强调的批评类型,因为其“新”字里蕴含了国家主流价值观念、国家意识形态,而且在“主流”中蕴含了大众的普遍关注,尤其是那些爆款影片,其背后的受众更是多达数亿甚至十几亿。
就拿这两部爆款的《湄公河行动》和《战狼2》来说,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票房成功,是片子艺术水准超高,没有瑕疵吗?是因为“偷了”好莱坞的技能包,具有了“大片”品质吗?
在笔者看来,是,又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最要的原因应该是近年来边境争端不断、海外侨民不幸频有的社会语境下,中国人急需国防强大、军队强大来满足保障安全的心理需要,而《湄公河行动》《战狼2》恰恰又是在人们对传统武侠式英雄的幻象在现实失落后,在银幕上突现了刚猛孔武的“超人英雄”和大国崛起的意象,这让大众的惶恐心理得到了想象性抚慰,让“安全需要”得到了替代性满足,同时也让彼时高涨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得到了集体释放。
这类批评的要旨在于掌握多维资料,具有系统论思维,洞见艺术与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确立文艺在社会文化现实中的独特意义。
第三方面是大数据下的商业批评。
毋庸置疑,“新主流电影”已经溢出传统文艺的边界,成为商业产品或新工业电影产品,成为可能产生巨额利润和巨大资本储存量的产业风投项目。
据《2017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2016年包括数百家公司的中国音乐图书与音像产业的总体产业规模达到11.05亿元不及《战狼2》一部片子票房的五分之一;包括数万场的2016音乐演出总票房为48.13亿元(包括演唱会、音乐节等所有)不到《战狼2》一部片子票房的九成;拥有180多个子公司、3万多员工的著名饮料企业娃哈哈集团2016全年利润54.21亿元基本可相当于《战狼2》总票房减去制片成本。
基于此,笔者认为对“新主流电影”进行基于数据的商业分析与理性批评是不可或缺的。
举例来说,在一般人印象中,商业大片最奏效的广告营销方式可能是户外巨幅广告,可能是电视广告,可能是路演宣传,也可能是媒体软文,但从《战狼2》的营销效果数据显示,这些都不是,其真正发挥核心广告效应的是一条篇幅不大的微博。这条微博7月26日吴京的老婆谢楠发出的,其共转发了363639次,形成了17个传播层级,覆盖4.55亿人次,相当于发行60万张的京城大报《北京晚报》63年的报纸发行量。
所以,只有通过全面细致专业的商业分析与研究才能真正地把握其作为现代龙头电影工业制作生产、经营管理、宣传营销等各方面的真正产业秘密,从而实现中国“新主流电影”高质量、快速、类型化发展。
总而言之,批评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改变历史的力量。这种力量改变的不仅是人们对影片的价值认识,改变中国电影历史的书写内容,同时也会深刻地改变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所以,分类建立类型化电影的评论模式,促进电影评论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丁旭东,文艺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师范大学学术带头人、中国音乐学院国家美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国家艺术基金网络文艺批评人才培养计划入选成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